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城南街道以主题教育为抓手,通过焕活服务阵地,创新服务品牌,织密服务队伍,打造“一社一品”新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焕活服务阵地 融入自身特色
浓郁书香气息的书墙、承载着岁月变迁的老物件展示区......走进位于城南街道的介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这里已从原先拥挤的“小空间”变成温馨的“会客厅”,成为了居民在社区里的温暖港湾。
介山社区会客厅原为介山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站,位于介山路东部、南侧底层商业空间内。由于底层性质及建筑结构的特点,居委会内部空间被分隔为四块,各功能之间相对割裂,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较差,且空间利用效率较低。为此,城南街道决定打破传统居委会办公装修的局限性,结合社区自身特色,将低效空间整合提升后开放给居民,并策划长期可持续的公共活动方案,为群众打造多维度、高质量的公共活动空间,激发街道活力。
四个空间有四个主题,分别为“介、街、界、接”,按照“介山之路”走向“城市之梦”主题分别布展,同时增加了社区历史展廊、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多功能休息室等功能丰富的公共空间,既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能随时开展活动,实现一室多用,可用可展。
不仅是介山社区,城南街道还先后打造了世涛天朗社区开放式书吧、绿海家园社区文化艺术中心、龙山锦园社区低碳教育基地等特色服务阵地。各社区均结合自身特色,完成了办公区与展览馆、读书角与活动室、会议室与科普展的多效重叠融合。
创新服务品牌 打造一社一品
工笔画、写意画、手绘涂鸦、原创手工作品……走进城南街道绿海家园社区居委会,一场艺术展正在举办。漫步其中,可以尽享国韵,感悟国风之美。
现场,工笔画栩栩如生,写意画笔精墨妙,孩子通过涂鸦展现了无限的想象力,精细的手工作品更是能看出作者“静心”的状态。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之中,通过此次展览,让参观者体会“慢”的艺术,“静”的美好。
结合社区空间特色,社区打造了“海湾艺术家 社区艺治理”品牌,开创社区“艺”治理之路。目前社区先后开展了“海湾藝家”艺术作品展、“美好绿海,微笑家园”摄影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让更多居民体会艺术之美。
据了解,今年城南街道在特色服务阵地打造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社区的文化、价值观等软性条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助推社区创造专属品牌。走进世涛天朗社区居委会,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今年社区积极探索“阅读阵地+家庭阅读”的模式,开展阅读推广及志愿服务,全力打造“国风世涛 温暖天朗”品牌建设,形成“书香正浓”的良好社会风尚。此外,昌盛园社区打造了“昌盛游园会”品牌,实现了老商户与老居民“融合”,新群体与新居民“融入”。龙山锦园社区围绕“低碳龙山 永续锦园”品牌,打造了青少年低碳环保教育基地,开展特色服务。
织密服务队伍 汇聚多方力量
目前,城南街道17社区正在全面深耕“一社一品”创建工作,通过升级改造,精简办公场所,最大化腾出空间用于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全新的居委会职能也由此被彻底“唤醒”。居委会工作重心从“等居民来办事”转变为“引居民来活动,我走到居民身边去服务”,更好地将服务浸润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未来,17个社区将形成一个开放状态,真正实现资源互通,空间互通的“大围和,小开放”服务模式。
“我们现有41支志愿服务队伍,今年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600小时,并成立了郝庄家园西区‘五色志愿服务队’,昌盛园社区公共空间‘主理人’等一批专项特色志愿服务团队。”张琪表示,结合社区品牌特色,各社区将整合社区在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先进模范人物、文化志愿者、文化达人的资源优势,培育居民公共精神,通过建立“志愿积分”“积分银行”概念,突破同一批人干不同事的界限,不断织密社区服务队伍。
随着社区基层治理不断深化、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也亟需创新。接下来,城南街道将持续探索“一社一品”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立足各社区自身优势和特色,践行社区价值观的意蕴,增强社区文化感召力,以高品质有特色的社区品牌文化,推动基层社区治理服务质量提质升级。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