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示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草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11:10

2023年10月20日至2023年11月18日,《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网站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限30天。该规划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制,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641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明确了2035年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建设的基本框架,远景展望到2050年。

规划提出,韧性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一是保基本,重维持。面对巨大冲击灾害,保障首都城市核心功能的正常运转。二是强防御,快恢复。面对高冲击灾害风险,有效满足设防要求,通过各项韧性措施保障城市的基本运转正常。三是优运行,自适应。面对中低冲击灾害风险,城市运行基本不受影响,在不干预情况下实现恢复。

2035年建成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韧性城市空间格局整体建成,形成互联互通、互保互济的生命线系统,城市韧性水平显著提升。

在韧性空间规划布局方面,一是构建市域韧性城市支撑体系。统筹生态网络、防灾网络和生命线系统、城市开敞空间系统、防灾系统,构建市域韧性城市支撑体系。

二是统筹提升圈层韧性水平。结合“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根据空间本底与风险特征,提出差异化圈层韧性要点,引导区域统筹联动。

三是建设具备基本城市运行能力的分布式韧性城市组团。针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地理格局特点,结合对运行体系的基础梳理、对空间本底条件的整理分析,统筹物资供应、职住流动,结合流域、人口、建设、设施、交通、空间等要素,耦合各级行政管理区划,建立具备基本城市运行能力的分布式韧性城市组团。

四是建立具有风险治理能力的韧性街镇单元。以强化灾害的处置应对为目标,以街道(乡镇)行政边界为基础划定韧性单元,通过对单元内部灾害影响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设施配置条件的整体梳理,明确单元类型与分区施策重点,进行提前谋划与应对处置,形成重点提升风险治理能力的韧性街镇单元。

五是建立邻里自治互助的韧性社村生活圈。整合各类可利用空间资源,统合韧性措施与韧性设施空间,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以社区、乡村为主体的韧性基本空间组织单元,形成城市最基本的维持与恢复细胞。

在实施与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复杂风险应对。持续加强关键生命线系统的韧性保障能力,坚持“让、防、避”原则推动隐患治理。二是强化区域互助支撑。推动京津冀韧性城市体系搭建,加强韧性组团之间重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不同场景下的协同互助,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紧急交通系统。三是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急时可满足居民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等需求,加强城郊大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平急转化设施条件。四是社会共建共治,提升社会层面对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及认知水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