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的孩子再成焦点。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作家苏小懒称,自己在乘坐动车时被乘务员两次提醒管好孩子。一次是在她还未走进车厢时,另一次提醒时孩子正安静地画画。并且,“这节车厢所有带孩子的家庭都被单独提醒了”。苏小懒感觉被冒犯,向铁路12306投诉。铁路部门对此表示,是乘务员安全宣传不到位造成误会。
人还没上车,先被提醒管好孩子;孩子在座位上安安静静,乘务员又来提醒,似乎认定了孩子会有哭闹行为。可据苏小懒介绍,车上有成人在打电话、聊天、开外放,乘务员不管,只提醒带孩子的家庭。这样的特别“关照”,让人极度不适。
图据网络
乘务员专门提醒带孩子的家长,恐怕与饱受争议的“熊孩子”话题不无关系。一段时间以来,高铁“熊孩子”事件频出。踢座位靠椅、大声喊叫、车厢内踢球,种种行为让“熊孩子”成为众矢之的,也有家长因熊孩子发生冲突。为了制止“熊孩子”的行为,各方都操碎了心,想必乘务员也是在“熊孩子”压力下特别“关照”了带孩子的家庭。
不可否认,个别“熊孩子”的打闹,影响到了乘客的体验;一些“熊家长”的确没尽到管教之责。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孩子都是“熊孩子”,所有家长都是“熊家长”;更不能因此把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判定为“熊”,所有家长的照看方式都认定为失责。乘务员在家长还没上车的时候就开始提醒管好孩子,貌似善意的背后,是把个别人的问题,推演到其他人头上,让每个带孩子的家庭都沦为被防范的对象。由点及面的未雨绸缪可以理解,但以偏概全地泛化打击着实不该。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成年人的“熊观念”。前不久,有网友称一高铁广播反复提醒婴幼儿哭闹需要去车厢连接处,甚至只要有哼唧声就要带离。结果10个小时的旅程,有家长绝大多数时间都抱着孩子在车厢连接处度过。过度“关照”,不断拉低“熊”的标准,可能让不“熊”的孩子遭遇不应有的冷眼。多少家庭因为带孩子坐高铁谨小慎微、担惊受怕,仿佛低人一等。长此以往,难道不会引发更多争议,激发更多矛盾?
熊孩子不是洪水猛兽。如果连画画都要提醒,连哼唧都要带离,到底是孩子太顽皮,还是成人太矫情,甚或社会的包容度太低?最近,一段3岁小朋友不哭不闹乘坐10个小时高铁的视频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对孩子和家长交口称赞。孩子如此乖巧的确难得,但并非所有孩子都是这样的天性。如果要10小时不哭不闹才是好孩子的标准,不免让人担心大多数孩子的处境。
孩子坐高铁,家长有责任管教,这是对乘客的尊重,对高铁秩序的维护。同时,社会也该对孩子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过度“关照”。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别对过去的自己那么苛刻。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