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蛋上雕刻出“天坛祈年殿”、“绿水青山门头沟”logo;铅笔笔芯上雕出的吉他等乐器栩栩如生,用放大镜可见均匀一致的刀纹;合二为一的加工零部件严丝合缝,看不出一点间隙……日前,“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集体采访来到门头沟区的北京精雕集团。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个个美轮美奂的产品在一台五轴数控机床的操作下得以成型。
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精雕集团,从零开始一直坚持精密数控机床自主研发。2014年,为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集团将项目生产基地和装配基地从北京搬迁到河北廊坊,截至目前,廊坊已经成为集团最大的机床核心制造基地,15万平方米的占地规模,年产8000到1万台中型精雕机。
“我们的产品其实与市民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北京精雕集团党委副书记徐芝兰介绍,数控机床生产的产品如今已应用到装饰饰品、医疗器械、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
她举例,比如医疗领域的牙齿基台、接骨板,以往,高精密的零部件只能在进口机床上生产,而现在这些就诞生在其自主研发的“精雕五轴高速加工中心”这台国产精密机床上。“这项技术可胜任微米级精度的加工需求,它改变了过去机床加工过程中机械且简单的程序,采用更为智能化的方式,将工件的位置和形状测算完成后,自动调整运动轨迹,从而大大提升生产效能。”
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企业,在布局三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北京精雕集团今年还有“动作”。
“今年年底,我们将在天津启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位于天津北辰区的厂房占地24万平方米。另外,北京现有的生产车间将全部搬出,未来,精雕集团的核心部件都将放在天津研发,河北整机组装测试验证。”北京精雕集团执行总裁张保全介绍,“北京研发、津冀转化”,不仅解决了研发、生产空间的问题,也为企业后续高质量发展、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保障。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