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告诉我们,不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
懂你的人自然懂,不懂你的人解释了也没用。
当你被人误会了,懒得去解释;
和人闹僵了,也不愿听解释。
今山事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除了你自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懂你。
而你每一次的不解释,都是对感情的消耗,让误会加深,让两颗心渐行渐远。
很多时候,沉默不是“金”,而是压垮一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1
纪伯伦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
毁掉一段感情的最快方法,就是不说、不听、不解释。
一位情感咨询师说过,很多人以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实际上,一个人的改变就足以影响一段感情。
当你愿意放下面子,先开口解释,就等于是给了这段关系一次机会。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吴聘是观众心中的“宠妻狂魔”。
周莹误会他和前任胡咏梅藕断丝连时,他主动交底,没有一丝隐藏。
“我的确是对不起她,但不是因为没有娶她,而是因为我很高兴娶的人不是她。”
这样真诚明了的解释,消除了周莹的猜忌,让她卸下了防备。
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坚定。
蔡康永说过:“你让一件事情过去三次,你就再也没有兴趣去追究它了。等憋在心里的气慢慢消了,两个人之间的裂痕也产生了。”
一个不解释,一个不追问,一段关系就是如此渐行渐远的。
2
记得刚进大学时,认识了一位同学。
我们两个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三观契合,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上课吃饭逛街,我们都结伴而行。
那段日子,缓解了我刚到大学时没有朋友的孤独。
后来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她实在太优秀了,无论是竞选班干,专业考试,社团工作,她都游刃有余。
在她的光芒下,我被映衬得黯淡无光。
每次看到她又收获了一项新成就,我的自卑和敏感就冒出来了。
渐渐地,心里有了隔阂,我选择主动疏远她。
她的主动邀约,我视而不见,寻找各种理由回避。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她察觉了我的变化,主动发信息问我:
是不是她哪里伤害了我,她很珍惜这段友情,不愿无缘无故断了联系。
我因为无法直面自己的自卑和嫉妒,选择了不解释。
不仅伤害了这段友情,也让对方陷入了痛苦的漩涡。
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有很多,不解释是最伤人的。
没有谁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没法知晓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没有人能时刻关注你情绪的变化,细心察觉到你笑容背后的深意。
承认吧!
除了你自己,真正能够懂你的人很少很少。
心里有什么不舒服,就说出来吧!
每一段关系,都是在不断磨合中加深的。
那些过于自恋、自我、自私的人,都渐行渐远了。
我们经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固然没错,却也不乏一丝清高和傲慢。
理解是幸运,不被理解是常态。
有人说,只有小孩子才能在闹矛盾后,没心没肺地说一句:
“我们和好吧!”
成年人很难舍弃脸面和尊严。
他们往往选择不解释,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姿态。
有时候,先开口的人,并不是认怂,而是更珍惜这段感情。
3
曾看过一位网友的故事:
小时候,妈妈冤枉她偷了家里的钱,拉着她去门口的小卖部“指认”,让她说出自己买了什么。
妈妈不听她解释,她出于害怕,只好撒了谎。
后来妈妈找到钱了,她知道自己冤枉了孩子。
但她没有向孩子解释,也没有道歉。
只是给她买了心仪的礼物,特意做了她喜欢的饭菜,用“对她更好”的方式来弥补这种伤害。
这位网友说被最亲的人误会,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妈妈发现真相后仍不解释,也深深刺痛了她。
在这个故事的评论区,有很多人留言说:
“我爸妈也是这样,即使他们真的做错了,也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他们不解释不承认不道歉。”
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想要的是理解和尊重。
一个误会,需要的是真诚的解释,很多时候说开了,隔阂也就消除了。
而不解释,不仅掩饰了真相,也加深了彼此的矛盾。
《小欢喜》中的方圆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他是一位很开明,懂得尊重孩子的父亲。
孩子犯了错,他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先听听孩子怎么说,不会随意贴标签。
当他生气了,他也会解释事情的严重性和自己生气的原因,不会轻易给孩子扣帽子。
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难以感同身受。
朝夕相处,难免会有误会,而解释就是给予彼此相互了解的机会。
4
看过一组“公式”:
我不问 + 你不说 = 误会
我问了 + 你不说 = 隔阂
我问了 + 你说了 = 尊重
你想说 + 我想问 = 默契
我不问 + 你说了 = 信任
这世上所有的误会都来自不解释,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不沟通:
“明明可以继续同行,却因为沉默分道扬镳;明明可以冰释前嫌,却因为无言渐行渐远。”
作为成年人的觉悟,是明白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指望他人猜中自己的心思,多数会失望。
有时,一个解释就消除了一个误会、化解了一场矛盾、挽回了一段感情。
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不解释”;再好的关系,也不能缺少愿意解释的耐心。
文 | 有书今出川幸子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