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广东又出实招!6月28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称“省人社厅”)在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举行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对接活动,为解决企业用工之困、院校就业之困、青年技能之困提供了创新路径。
去年以来,省人社厅瞄准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联合生态企业、院校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目前,已对接产业链遴选建设了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3170家企业、432所院校参与。
记者从活动上了解到,“入链”企业累计提供了超10万个学徒岗位,通过推行“岗位+培养”学徒就业新形式,帮助青年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打通青年进入新兴产业就业“最后一公里”,解决“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结构性矛盾。
创新“岗位+培养”学徒计划,企业提前介入技能培训
本次活动发布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岗位+培养”学徒计划,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龙头企业、生态企业将拿出10.31万个学徒岗位,其中5.05万个技术技能学徒岗位,面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年度学生开展学生学徒培养;5.25万个技培生岗位,面向应往届毕业生,开展“技培生”多岗位多技能培养。
“我们面向不同层次的院校学生,推出学徒项目计划进行精准培养,为在校生架设通向技能岗位的‘立交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助理尹庆玲介绍,作为新能源产业集群技能生态链的链主企业,该公司牵头9家生态企业,一共发布了超过1500个学徒岗位,希望借助技能生态链链接到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
记者留意到,本次发布的学徒培养计划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职业等人才需求旺盛、薪酬待遇高的产业集群领域,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岗位+培养”的新就业形式,是通过将培养前置,既给青年好岗位,又给青年好培养,促进技能在手、高质量就业。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不仅出政策,也有“真金白银”的反馈,对开展学生学徒培训的企业将给予每名学徒5000元补贴,对开展“技培生”培训且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将给予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
开发新职业技能标准,打破校企合作“两张皮”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线下导购、一线服务人员“触网”升级之后,诞生了一个新职业——私域增长师。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李致峰介绍,根据调研,私域增长师工资水平从每月6000元起步,私域运营策略负责人最高可达每月4.5万元。
在活动现场,12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链主企业发布了一批新职业、新岗位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计划。这些都集中在新制造、新服务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大,人才培养标准缺失。
对此,省人社厅将开通“绿色通道”,鼓励支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依托集合行业企业、院校资源优势,开发建立符合产业发展和岗位实际需要的培训评价标准体系。据介绍,通过发布新标准开发计划,一方面引导青年人到新技术新职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制定,加快支撑制造业当家、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紧缺人才培养。
“有了技能生态链的加持,校企合作不再是‘两张皮’,而是实现了学校、企业、行业的全链条生态培养。”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文敬德介绍,学院与软件企业共同开发了信息系统适配师新职业,双方还合作开发了一套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表示,下一步,广东将省市联动,大力培育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加大一揽子政策支持,深化技能人才全方位改革,让技能之“树”在技能生态链中茁长成长,夯实产业技能根基。
文/钱明雅 杜玮淦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