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节奏总体平稳、张弛有度。从政策效果看,上半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及M2增速处于阶段性较高水平,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居于历史低位,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展望下半年,分析人士认为,经济修复过程或许并非一帆风顺,仍需货币政策保驾护航。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政策回旋余地较大。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降准降息均有落地可能。此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将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货币政策充分发力 注重促进信贷投放
“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的背景下,今年降准降息已先后落地,信贷及M2增速处于阶段性较高水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上半年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的方向上充分发力,超出了市场预期。
因应经济形势需要,货币政策节奏总体平稳、张弛有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今年以来,经济处于恢复阶段,货币政策偏松。在经济动能修复最快的一季度,货币政策不急于进一步刺激,宽松力度边际收敛;在经济景气度回落的二季度,货币政策再度打开宽松空间,为宏观经济修复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重要的数量工具与价格工具先后启动——3月下旬,全面降准落地,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25个百分点。6月中旬,政策利率密集调降,公开市场操作(OMO)七天期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
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充分发挥效能。继去年9月大行存款“降息”、今年4月中小银行“补降”,今年6月,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再度下调存款利率。政策利率与存款利率的下行,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打开空间。6月,LPR结束连续9个月的“按兵不动”,两个期限报价均下调10个基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相较去年有所变化。明明表示,2022年货币政策以流动性投放为主,2023年则以促进信贷投放为主。开年以来,经济修复动能较强,信贷需求回升较快,货币政策的重心转向促进信贷投放,尤其在一季度,票据利率大幅走升,信贷和社融同比大幅多增。
从政策效果看,上半年,货币政策充分发力,为实体经济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总体低位下行。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从总量看,前5个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1.48万亿元;从结构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带动信贷结构优化,一季度末,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从价格看,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加力具备必要性和施策空间
关于当前的经济环境,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判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会议明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降息操作,被市场视作货币政策率先启动的信号。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二季度末,稳健的货币政策率先发力,及时打开工具箱,开启了宏观政策新一轮偏松操作。
分析人士总体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加力,仍具备必要性和施策空间。
“经济修复过程或许并非一帆风顺,货币政策仍需保驾护航。不排除在经济内生动能回升压力较大的阶段,采取进一步宽松的操作。”明明表示。
王青认为,考虑到下半年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市场信心修复也尚需时日,为助力经济恢复,宽信用的主基调将持续到年底。
与此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加息周期渐入尾声,我国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差收敛,将进一步打开我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境外加息节奏放缓为我国提供了小幅降息空间。”连平表示。
降准降息或落地 宏观政策需系统性加码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工具多样,政策回旋余地较大。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降准降息均有落地可能。此外,宏观政策需要系统性加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有望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续力”值得期待。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可以期待年内的第二次降准,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也存在。
“降准操作已经成为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提供低成本资金的常规手段。”明明判断。他预计年内仍然有0.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于三季度落地的可能性较高。
关于降息,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未来降息幅度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这将降低企业还本付息的成本压力,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
“当下,2.65%的MLF利率仍具备较为充足的调整空间,年内降息操作再度落地仍然存在可能。”明明预计,四季度可以博弈10个基点的MLF降息空间。
王青也判断,未来政策性降息还有空间。即使下半年政策利率保持稳定,5年期以上LPR也可能单独下调,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
除了总量政策,梁斯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仍将成为改善信贷结构的重要方式,以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绿色、普惠、科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分析人士总体认为,货币政策并非万能,未来要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统筹协调。“如果降息没有配合财政扩张,在私人部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的效果可能有限。”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未来可以期待的宏观政策包括:财政赤字和专项债使用有望提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或加大发行,减税降费等举措可能进一步推出,房地产接续性政策有望继续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大宗消费等领域的政策可能加码。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