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两年前用装教案的布袋拎回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教授吗?最近,这位“布袋院士”又登上微博热搜榜。5月26日,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发,赵东元教授是“科技功臣奖”,这一奖项的唯一获得者。不过,发布会上,布袋院士却提前离席,因为还要赶着给学生上课。
“大奖”“上课”这样的关键词似曾相识——2021年11月3日,赵东元院士在人民大会堂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时隔18年后,上海科学家再获殊荣。第二天一大早,他拎着布袋出现在了《普通化学》课堂上,布袋里装的正是他的获奖证书。下课后,一位同事为他拍下了那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布袋院士”之称由此而来。
这堂面向复旦本科生的课程,赵东元上了20年。从上课第一天起,赵东元就非常确信:“我的课,一定会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因为我热爱化学,我对化学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会用它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即使已经上了20年的普通化学,赵东元仍会花上至少两倍于课程的时间来备课。每次备课,他都会将最新的前沿进展融入课堂——20年几乎没有一次讲课是重复的,这是热爱的魅力,也映照出赵东元积极投身教育的赤诚初心。
赵东元常说:“一个教授的职责就在于八个字: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他说到做到。在介孔材料领域,他不仅突破多重难题,提出多种合成策略,实现无机介孔材料功能的精准调控,还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思想,在世界上率先开拓出了有机介孔材料新方向,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难能可贵的是,在传授知识方面他同样全力以赴、尽心尽责,正如他所言“喜欢,就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坚持20年给本科生上课,一周两次课,几乎从未缺席,这需要热爱,更需决心和定力。“课比天大”是赵东元一直奉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普通化学”开设以来,赵东元给自己定了规矩——“不能迟到”。枝叶总关情,点滴映初心,“普通化学”是早上的课,即使前一天在外地开会,他也一定连夜飞回来,还曾为不耽误上课推迟过小手术……这些细节生动表明了赵东元的严谨自律的品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好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奋发成才。
5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教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榜样是最好的教科书,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20年一以贯之,20年激情如初,赵东元院士给所有教师树立了一个标杆和榜样,必将示范和带动更多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用热爱与实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布袋院士”赵东元用他的实际行动激励、启示各行各业的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行稳致远;唯有拼搏奋斗,方能不负热爱。当我们处于人生瓶颈时,当我们陷入学习倦怠、职业疲劳时,看到赵东元院士为心中所爱奋力奔跑的模样,内心是不是会少一些纠结和浮躁,多一份远见和从容呢?
文/威利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