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蓝皮书:“十四五”期间我国世界遗产有望达到60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4 17:10

5月24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1~2022)》。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有望达到60项。

2021年,我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继续保持稳健、高效的态势。在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经审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已经拥有56项世界遗产,总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在被列入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中,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北京中轴线、海上丝绸之路、西夏陵、江南水乡古镇、景德镇御窑遗址、万里茶道、钓鱼城遗址等预备名单项目继续推进。2021年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正等待国际专家的现场考察;世界遗产中心完成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的格式审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会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顺利举办;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申遗策略研讨会暨申遗工作推进会围绕17~20世纪中俄贸易的社会背景、经济系统、城乡体系、商人群体、文化交流、万里茶道遗产申报策略等研究方向和要点进行了讨论。根据当前各项工作进展情况,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有望达到60项。

报告还建议,应进一步发挥考古工作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展示的支撑作用。2021年国家和各级财政大力投入,考古研究人员积极开展业务,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以世界文化遗产为对象的工作仍相对薄弱。在涉及13项遗产的41处与考古学密切相关的遗址类世界遗产地中,仅11项遗产的15处遗产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同时本年度发表的各项考古研究成果主要是调查发掘报告,对遗产价值挖掘、保护、展示与阐释支撑有限。

此外,据统计,2021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中,遗址类遗产地数量虽然最多(占比近40%),但其游客总量仅占全国游客量的不足8%。仅有莫高窟、云冈石窟、丝绸之路-锁阳城遗址、克孜尔石窟、张骞墓等5处遗产地的讲解服务人次占其游客总量比例超过45%。遗址类遗产,尤其是建筑基址、地面遗迹不存的古墓葬,以宗教题材为主的石窟寺等,或观赏性差或内容深奥,需要通俗化的阐释和直观的展示。如何让游客看懂遗产,应成为考古研究的课题之一,是考古学者在解决学术问题的同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文化遗产保护好也要“活”起来
经济日报 2024-08-26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7
北京成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9
ICOMOS年度大会“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文化遗产公众监测项目”荣获文化-自然特别奖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2022-10-30
遗产旅游能带来什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03-07
文化|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国家文物局 2022-02-20
福建泉州将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立法
中国新闻网 2021-11-26
单霁翔带队!《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在周口店遗址开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