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将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 年)》、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同时,还将陆续公开开庭审理一批案件。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去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产案52万余件,审判质效稳升。
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表示,2022年全国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及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万余件。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技术类案件持续上升,中西部等地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劲,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二是互联网审判机制不断创新,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便民利民机制持续健全;三是纠纷实质性化解持续加强,权益保障更加全面,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日益增强;四是审判重心有序下沉,法院管辖分工更加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目前,全国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已达558家。
陶凯元表示,2022年,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持续加大对原始创新技术、种业种源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比如,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方面,最高法院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解释,研究制定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发布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规范涉互联网平台市场竞争秩序。充分运用举证责任转移、排除举证妨碍、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等手段,切实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有效遏制侵权行为。
在推进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上,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版权局建立版权保护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地方法院与行政机关开展诉调对接及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全国30个地区实现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全覆盖,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与此同时,推动构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最高法院持续指导相关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建跨地域跨部门协作机制,助推区域协同创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天津市三中院、雄安新区中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知识产权多方面合作;湖南、湖北、江西高院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审判工作协作机制,指导相关中院和有关市场监管部门签订跨域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探索解决跨区域、规模化、群体性知识产权侵权新问题。
摄影/胥立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朱葳
校对/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