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北京市东城区明城墙遗址公园京奉铁路信号所旁,文沁阁书店开张营业。开业以来,书店组织做毛猴、画帐篷、艺术插花、城墙写生、古建寻根等互动文化项目,做得有声有色。
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调查发现,公园里开书店正悄然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它们因地制宜,有的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有的打造耕读田园文化,还有的开进大观园、建设以红楼主题为元素的会呼吸的书店。
新华书店开在温榆河公园里
读者享受田园慢生活
3月15日,北青报记者来到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顺义区段内,看到一只卡通造型的小熊塑像捧着书本阅读,对望着田园木屋风格的新华书店。店内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景色融为一体,造就出一个乐不可支的宝藏空间。读者坐在木椅子上醉心阅读着图书,偶尔抬头望向窗外,便可看到草木发芽,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顺义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秀梅介绍,2022年,温榆河田园店经过精心打造,从毛坯变美景,为读者构筑起人与环境相统一的“精野结合”田园风。如今,书店已经上榜北京阅读空间类网红打卡地榜单。“我们的经营理念是推动图书与旅游更加全面的融合,并且增加了文创、咖啡、简餐、非遗等多元化经营项目。我们还不断地进行产品研发,‘小熊奶茶’、‘温榆河日出’等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网红产品。”
温榆河公园的新华书店,摄影/本报记者 李娜
自开业以来,书店依托温榆河公园这张“金名片”,开展了“温榆河与北京运河文化”书友会、“情同朱张”书友会、还有亲子故事会等线上线下各种阅读沙龙活动,让“城市公园”承载阅读力量,也能让读者体验到田园慢生活的快乐。
张秀梅还表示,2023年书店将把阅读活动贯穿到全年,计划开展50场次以上的线上线下阅读活动。其中包括阅读分享会、作者签售会、会员体验日、分享课堂等,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还将着重营造户外旅行场景,通过体现老北京元素的传统文化活动、本土作家面对面、文创产品、非遗产品展示等,为游园读者提供呼朋引伴、同类相聚的本地品质生活。
争做守护大运河的文化书房
讲好漕运码头故事
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内,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仿宋建筑。从南方运河沿线运过来的石刻作为庭院和室内装饰,透着大运河的文化底蕴。这是便是2021年4月创建的京杭大运河书院。
运河书院面积近1000平方米,一层是图书售卖区,大概有两万册图书;二层是免费阅读区,同时也是通州图书馆的分馆。另外,书院还有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会展空间,配备会议室,包括形成的庭院,吸引着艺术家落户园区,面向市民举办展览。
运河书院主理人孙锐介绍,书院主要售卖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化图书。也会承接一些政府举办的全民阅读活动及新书发布。最近就在3月4日举办了“镜头里的通州巨变”展览,用照相机记录通州40年来从远郊区县到城市副中心的变化。
“我们的活动有诗会,有朗读——包括以运河为主题的原创诗会,也有针对青少年的原创诗会,很受直播节目的青睐。”孙锐介绍,未来还要做漕运古镇张家湾等与运河文化相关的包括本土作家编著的新书发布,也会跟文化界的一些机构及文人合作——例如中华诗词学会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分别在书院建立了合作基地,希望能把京杭大运河文化做得更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运河森林公园一条马路之隔的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还有另一家书店——中国书店绿心公园店。书店设计风格也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在整体空间设计中以印有清代运河全图的曲线飘带打造出运河流域地理造型,配以漕运盛景的《潞河督运图》装饰其间,让“运河概念”在室内空间中“活”起来。为配合设计主题,书店还设专题陈列“大运河文化”相关书籍。
书店店长洛飏告诉北青报记者,书店自2021年9月底开业后举办了传统经典木板刷印体验及古书之美、北京民俗专家刘一达大运河文化讲座;“弦染菊芬秋籁清”琴书雅集活动;2022年北京市政协在此挂牌政协委员阅读工作室,邀请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开展了“大运河漂来紫禁城”的讲座,4月读书月作家崔岱远来此参加阅读大运河活动。
书店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地处偏僻,游客比较少。就在3月18日,有30多名读者来书店读书,这算是人数比较多的一天了。洛飏表示,接下来,她会将读书社群运营好,包括开展大运河系列讲座、中国书店优秀出版读书会、书法系列讲座等活动争取用优质的公共阅读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客流人群。
大观园里开书店
打造会呼吸的红楼书店
从2021年9月起,位于大观园、以红楼主题为元素的大观园更读书社落地运营。
大观园更读书社从《红楼梦》里选取了6个知名的场景,根据书社的业态划分了活动区域,分别是:“木石前盟”纪念品区、“太虚幻境”文创区、“探春结社”国学堂、“妙玉奉茶”品茗区、“香菱读书”阅读区、“桃花社”印章打卡专区等。书社还希望把四季的变换展示给来到阅读空间的读者们——不同季节来到书店会看到春天的朝气、夏天的丰富、秋天的层次、冬天的素雅。
书社主理人隗洁告诉北青报记者,书社定位为服务周边社群的“家庭阅读空间”,涵盖了幼儿、青少年、知性妈妈、银龄老人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书社现有中文文献近6000余册,期刊合订本300余册。以四大名著、诗词歌赋、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等文化传承类图书为主,占总数的40%以上。另外还有品质生活、艺术赏鉴、心理健康、青少年文学、儿童绘本等多方面的图书,满足家庭成员不同的阅读需求。
“红楼梦主题图书占了一面墙书柜,除了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周汝昌、白先勇、欧丽娟、蒋勋等专家学者的红学书籍也能在这书柜上找到。我们还在春暖花开时节,带领读者行走大观园,感受《红楼梦》里古诗词的意境。”隗洁介绍,书社结合红楼文化,设计开发了很多红楼精品文创,如珠宝首饰、服饰、文具、印章等,均兼具了红楼文化底蕴和流行时尚元素。
对于书社未来的运作方向,隗洁说既然地处大观园,就要像《红楼梦》里贾探春结诗社一样,将读者游客聚集在一起去做各种交流活动,而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把它当成一个个体的阅读空间。未来,书店要带着读者捧着《红楼梦》行走大观园,在诗歌朗诵、非遗传承、艺术摄影、茶花香等沉浸式体验活动上下功夫,以吸引更多读者。
学者:实体书店开进公园
精神生活健康三种美学合而为一
长期从事实体书店业态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副教授何其聪认为,书店开进公园与北京市持续多年的实体书店鼓励扶持政策分不开,让首都居民身边涌现出更多创意书店、设计书店、网红书店,这也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良性发展动能。
“从美学价值来讲,过去书店可能更看重内部空间的创意设计和复合功能,而公园书店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优雅舒适的复合文化空间植入诗情画意的公园绿地,把内部空间美学拓展到外部自然天地。”何其聪认为,市民在休闲游憩锻炼之余,可以信步走进书籍殿堂,阅读美文好书,轻啜咖啡香茗,赏玩四时美景,同时完成四件人生美事,相当于把精神美学、生活美学与健康美学合而为一。
在她看来,实体书店与城市公园都是现代都市的“奢侈品”,是理想城市人居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实物地标。前者是城市的精神之魄、文明之魂,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文化标志;后者是城市的自然资源、健康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可持续“绿肺”。二者虽截然不同,但又同为城市文明DNA中最美好的记忆片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