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罢工让人想起撒切尔夫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9 07:31

当地时间3月17日,巴黎市政府称巴黎待清理的垃圾当天已达万吨

3月16日,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授意下,法国政府决定援引宪法第49条第3款,绕过国民议会(众议院)强行通过养老金改革。这让法国再度爆发反养老金改革的抗议,要求马克龙下台、弹劾马克龙的声音不绝于耳。

今年1月,法国政府公布了新的养老金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将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4岁。由此,法国人发动了一轮接一轮罢工。由于环卫工人罢工,巴黎街头堆放的垃圾数以千吨计,无人清理,包括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景区在内的巴黎许多地方都垃圾满地。眼下,马克龙强行通过养老金改革的消息传来,大规模的示威再次爆发。法国总工会计划在3月23日举行新一场罢工和示威活动,预计参加人数超百万。

动辄百万人罢工上街游行,一轮接一轮,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相比同在欧洲的英国,为何法国人动不动就罢工?主要原因在于,法国的政治演进中缺乏一名类似撒切尔夫人那样强力遏制工会势力的政治强人。

上世纪70年代,英国也曾像如今的法国一样,罢工潮此起彼伏。统计显示,整个1970年代,英国大大小小的罢工超过2600次。罢工潮背后是工会势力的强大,到19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之时,英国工会成员数量已占劳动力总人口的57%。罢工成为家常便饭,一些工会激进好斗,甚至组建准武装力量“纠察队”阻止复工。1974年,英国全国矿工工会组织的持续罢工让希思政府下台;1978年末至1979年初,英国各行业约150万人参与罢工,医疗、物流乃至垃圾处理都陷入大面积停摆,史称“不满之冬”。

在此背景下上台的撒切尔夫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始采取软硬两手削弱工会势力,限制工会的权力,加大工人罢工的难度。

软的一手不是简单地取消或禁止工会组织,而是打着“民主化”“透明化”等契合英国人价值观的旗号,通过修改《工会法》《就业法》等法律,限制工会的权力,剥夺工会动辄罢工的“特权”。比如,1982年国会通过法案取消了工会享有的与其个人成员的法律权力所不同的普遍法律豁免权,规定不能强迫工人加入工会;1984年通过《工会法》规定工会的执行委员会必须由全体工会成员不记名投票选出,且至少每五年改选一次;1988年通过了《工会与雇佣法》,赋予工会个人成员一系列不受其工会约束的权力,包括有权拒绝参加未经秘密投票而举行的罢工。撒切尔夫人打着“促进工会民主化”这一冠冕堂皇的旗号,从根本上消解了工会对其成员的强迫性,剥夺了工会领导人独大的机会,增加了工会成员选择罢工与否的自由。

硬的一手是,对工会组织的罢工行动采取坚决强硬的态度,想方设法促使其失败。在罢工合法性方面,规定合法的罢工仅限于涉及有争议的企业工资、工作条件,工会是否组织罢工必须由应参加该行动的全体会员进行秘密投票来决定,工会会员对领导人未经其投票而号召的罢工有诉诸法律的权利,对非官方罢工要追究其组织者的责任,规定罢工只能发生在自己的工作场所。

1984年1月,撒切尔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宣布不再允许工会组织在国家通讯总部开展活动。撒切尔夫人强硬应对罢工最有名的例子是1984年到1985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全国矿业工会发起的这场罢工行动,无论是持续时间和规模,还是造成损失的程度,都在英国战后工人运动史上首屈一指。面对工会的强硬对抗,撒切尔政府没有选择妥协和让步,而是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采用“以牙还牙”的强硬态度加以处置,最终使工会被迫复工。

在撒切尔夫人的铁腕打压下,英国工会势力走向衰落,到1980年代末,工人入会率下降到37%,工会“先发制人的时代”成为历史,劳资谈判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雇主手中。工会不再动辄与资方采取对抗性行为。从此以后,法国式三天两头罢工的现象在英伦三岛一去不复返。

再来说法国,工会的强大让法国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改革举步维艰。新世纪以来,与英国、德国等西欧大国相比,法国的经济不景气持续经年,与德国、英国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许多法国人都深知法国必须要改革才能恢复活力,但改革必定要动一部分人的“奶酪”,工会就会出来干预,罢工与街头示威就会上演。

拿马克龙的养老金改革来说,《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与1980年相比,法国人的寿命延长了近10年,如果不进行改革,到2030年,法国养老金系统将面临每年140亿欧元(合150亿美元)的赤字。所以,养老金改革对法国整体来说是必要的,但工会不买账。法国人一直对英国人不感冒,但面对接二连三的罢工,估计不少法国人都会想到英国的撒切尔夫人……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