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暖阳浸心。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的特色种植农户们迎来新一年的北国之“春”,无论是争奇斗艳的樱桃花,还是迎春发芽的葡萄树都努力生长着。
这几日,当地的特色蔬果产业开始进入繁忙季节。在新生村阳光樱桃采摘园的温室大棚内,樱桃花一团团、一簇簇,妖娆万分。
大棚内樱桃花开
施肥、浇灌、疏花、授粉……管理员王军忙得不可开交。“经过3次人工授粉后,一颗颗红润饱满的大樱桃才能成熟上市。”
王军告诉记者:“棚内种植了黄蜜、先锋等多个樱桃品种,不仅能满足各种商户的需求,而且通过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五一’小长假前后就能上市。”
“市场优势明显。”王军告诉记者,看今年樱桃花的数量,果的产量预计能有1000多斤。
5年前,王军开始研究走特色种植的路子,如今,他的樱桃采摘园共有3座大棚,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记者发现其中的一座樱桃大棚里的品种与传统樱桃树不同:“身高”不足1米,密度却极高。
王军说,这种樱桃采用的是矮化密植种植法,既解决了传统樱桃采摘困难的问题,又解决了樱桃产量低的问题。
王军(右一)为樱桃树吊枝
“从长远来看,樱桃矮化密植是发展趋势。这种樱桃没有主干,依靠强壮的侧枝结果,突出优点是树体矮、采摘方便、结果早、结果大、品质好。”王军边说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这种种植方法,可以实现3年结果、4年丰产,一棵树结1斤果,1000棵树就能结1000斤果。”
“我种植的樱桃苗,今年已经有挂果的了。”王军的喜悦溢于言表。
“村里人均耕地少,水浇地更少,要想增加村民收入,只能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张永久回忆起20年前的情景说,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就开始寻找兴村富民的路子。
从最开始的散户种植、到如今的规模种植,新生村的葡萄产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
春回大地,种植户尹桂玲家的暖棚里,一株株葡萄树争先恐后地发出嫩芽,她正忙着为葡萄树剪枝。
尹桂玲为葡萄树剪枝
“剪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适时进行,可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平衡,延长结果年限和葡萄树的寿命,还可增加挂果量以及提升果实的口感。”如今的尹桂玲俨然是葡萄种植“专家”。
由于管理得当,尹桂玲葡萄园的葡萄采摘期可以从6月一直持续到10月,每年都能创造十多万元的收益。
尹桂玲还告诉记者,每当葡萄丰收季,游客便会接踵而至来采摘。“每斤价格从十几元到20元不等。”
为使全村葡萄产业步入“正规军”行列,新生村建设了130亩高标准集体采摘园,从优选良种、园区施肥、园区管护、套袋种植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
同时,注册商标,让村里葡萄产品从线下卖到线上;将葡萄园打造成集葡萄生产、婚纱摄影、主题拍摄等新兴业态于一体的农旅结合示范点。
张永久说,目前,新生村像尹桂玲这样的葡萄种植户共有60户,种植面积480亩,设施农业大棚243座,年产优质葡萄10多万斤,亩产值为1万元至1.5万元。
文/张玮 曾令刚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