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向来是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尽管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不同程度下调了大额存单利率或收紧额度,但是大额存单的销售热度仍旧火热。
近日,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11月银行大额存单报告》,报告显示,11月份大额存单发行数量和部分期限大额存单平均利率均出现下滑。从今年各季度大额存单的发行情况来看,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大额存单发行量分别为4.5亿元、3亿元、2.7亿元。
对于四季度大额存单发行量,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四季度和三季度相比不会变动太大。元旦、春节前后是银行的揽储高峰期,因此一季度大额存单发行量比较大。四季度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发行额度吃紧,发行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但也有银行年末面临资金压力,揽储力度加大,大额存单发行量或许会增长。
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仍供不应求
今年以来,由于银行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调,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也持续下调,目前大额存单多数维持在2%至3.5%之间。以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为例,目前国有大行大额存单利率一般在3.1%左右;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略高,多数在3.25%至3.5%之间;城商行、农商行同类产品利率更高,可达到3.5%左右。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11月份部分期限大额存单平均利率环比下滑。具体来看,2022年11月份发行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795%,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2%,1年期平均利率为2.196%,2年期平均利率为2.736%,3年期平均利率为3.296%,5年期平均利率为3.441%。与10月份相比,11月份发行的5年期跌幅最大,环比下跌幅度为11.2BP;其次是1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环比下跌2.9BP,3年期大额存单环比下跌0.2BP。
尽管大额存单利率在下降,但投资者对大额存单的购买热情却不减反升,尤其是长期大额存单,部分银行额度吃紧。某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期稳健型投资者依然对大额存单青睐有加,由于每一期释放的额度有限,部分期限大额存单甚至存在售罄的情况,需要投资者抢购。
“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老百姓投资风格趋于保守,尽管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但是保本、安全性高,仍然受到投资者青睐。在利率下行期,购买长期大额存单,还可以提前锁定当前相对较高的利率。”刘银平对记者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大额存单利率有所下调,但其依然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之一。一方面,资管新规落地使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理财业务更是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转型。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国内疫情局部反复,经济恢复进程受到一定冲击,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从而增加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在此背景下,大额存单作为长期稳定且收益相对较高的存款产品,更加符合当前居民的投资需求。
未来发行规模或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从过去几年大额存单的发行情况来看,2017年及以前大额存单发行量较低,2017年全年发行总额仅有6.2万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发行总量分别为9.23万亿元、12万亿元、9.7万亿元及11.3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大额存单发行总量为7.5万亿元,同比增加1.3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大额存单发行量分别为4.5亿元、3亿元、2.7亿元。前三个季度大额存单发行总量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大额存单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银行大幅提高信贷投放,故在负债端需要进行流动性补充以支撑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适度提高大额存单发行量体现了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的需求更为强烈,主动负债管理能力更加灵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需求端配置意愿较高,投资者在市场上震荡的背景下需要低风险且收益确定的资产;另一方面则是银行负债端也面临压力,因此主动加大供给。对于银行来说,虽然存款利率降低可以控制成本,但也容易导致‘存款搬家’的问题,尤其是在理财基金等各类金融产品愈发丰富的背景下,银行希望通过发行大额存单补充负债端资金,提高负债稳定性。”
对于未来大额存单发售情况,明明表示,在存款利率改革的背景下,叠加信贷利率走低,银行为了确保净息差空间,不会“高息揽储”,因此大额存单的利率易降难升。但是考虑到相较于普通存款来说,大额存单对储户更具吸引力,且对于银行而言也是更有效率的负债补充渠道,因此大额存单的发行规模预计还将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速。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