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银行理财的两则消息颇值得关注。一则是继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后,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只不过此次的主因并非权益市场波动,而是债券市场回调。另一则是面对净值波动,投资者却较为“淡定”,部分网友甚至开玩笑称“不看都不知道跌了”。
有人看到第一则消息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债市波动,银行理财为何受到牵连?进入11月中旬,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先是市场普遍走弱,国债期货10年期主力合约、5年期主力合约、2年期主力合约均下跌,10年国债收益率、3年国债收益率、1年国债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各期限同业存单利率普遍上行。但在11月17日,市场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呈现初步企稳迹象。
债市波动引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债券类资产是银行理财的主要投向,尤其是风险等级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相较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的余额高达21.5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67.84%。
债市近期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用一句投资俗语概括,即“经济预期转好,债市看跌”。从宏观角度看,随着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发布,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更强。从微观角度看,随着银行同业存单、中期借贷便利(MLF)大量到期,再加上“双11”期间备付金冻结,资金面出现了边际收紧,流动性短期承压。那么,后续债市为何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监管层着力维护资金面平稳,近日公开市场投放量增加至千亿元以上,受此影响,银行资金面隔夜利率中枢回落;二是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后,其性价比已显著改善,配置型资金加速入场。
第二则消息是,面对此次波动,投资者更趋理性。这说明,当前市场的投资思维正在从短期转向长期。
实际上,在“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的背景下,产品净值“随行就市”已成常态。投资者要从保本、刚性兑付的心理预期中走出来,选择理财产品时,需了解其投资于哪些资产、这些资产的收益风险水平如何、运行逻辑与规律是什么,等等。面对市场波动,不论债市抑或股市,投资者不必过度恐慌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而应逐步建立长期投资理念,在债市逻辑未出现根本性反转的情况下,拉长持有期、获取持续稳定的票息收入也不失为一种理性做法。此外,投资者还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多种资产优化配置的方式应对市场波动、合理分散风险。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