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去爬更高的山,看更美的风景——“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现场
文学报 2022-11-21 10:00

今年8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将近三个月后,“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20日晚在北京举行,湖南卫视、北京卫视、芒果TV等电视台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以及爱奇艺、优酷、腾讯、快手、晨视频全程联合直播。

这是一场新时代的文学盛会,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在隆重典雅的颁奖礼上领受荣誉。参加“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的获奖作家,有来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有数十年扎根边陲的军旅作家,有长期坚守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也有奔走于祖国建设一线的见证者与书写者,还有为年轻心灵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校学者。他们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独特的生命经历与创作历程,描述他们眼中的新时代文学风景,讲述他们笔下动人的中国故事。

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

“在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先烈,看到广袤大地上的奉献者、创造者、奋斗者,这些作品放到一起,构成了闪亮的精神光谱。一个作家,他所选择的题材和方向就是他的思想、情感与信仰的艺术显现。当作家与党和人民一起奔赴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时,他自然而然就会被这沸腾的生活所打动,被可爱可敬的人民所感动。他的文字浸透了生活的汁液,也具有了时代的重量。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作家的矢志追求。连绵峭拔的群山,奔腾不息的江河,钢铁般的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灵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文学昂扬激越的主旋律。”

19日举行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在致辞中如此评价本届获奖作品全貌。

艾伟、张者、杨庆祥、刘笑伟、李舫、钟法权、薛庆国代表获奖作家,潘凯雄、季亚娅代表评委及获奖作品编辑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

艾伟:

每一代作家都有责任去关注、去发现、去表现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生活永远是创作之母,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宝藏,作家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敞开,诚实地写出这个时代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他们的精神脉动。

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

杨庆祥:

文学创作还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守正创新,探索更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和审美风格;要坚持汲取古今中西的精神资源,在融合贯通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散文杂文奖获奖者

李舫:

一部《论语》,一部《道德经》,两部经典,按今天的报纸排版,不过两个版面容量。然而,两者所代表的相互交锋又相互融合的价值取向,激荡着中国文化的延绵不绝和世界文明的繁茂丰盈,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历史自信。

蒋巍作为报告文学奖获奖者代表在现场发言说,忘记年龄,不断前往时代现场,“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

张莉代表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者,在现场引用了鲁迅的名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她期待文学批评,能够与作家、与时代、与人民拧在一起,拥有共同的审美观念。

董夏青青代表短篇小说奖获奖者在现场回忆了自己在边境线上的一线创作经历,讲述了自己必须书写边防战士的理由,“因为他们挡住了寒风。”对于短篇小说,她认为虽然篇幅短小,但它拥有自己的深沉和长度。

庞余亮代表散文杂文奖获奖者发言说,鲁迅是大先生,而我是“小先生”,“表现真善美,拥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作品永远可以找到读者。”

陈人杰代表诗歌奖获奖者表示,自己入藏十年,选择了不断攀登的道路,当自己跋涉,留在西藏雪域的脚印,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让自己和万物建立起了联系。

杨铁军代表文学翻译奖获奖者发言认为,文学性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如果注定会丢失,那么译者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们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

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为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索南才让代表中篇小说奖获奖者在现场回忆了自己漫长的青海放牧时光以及创作投稿经历,感谢时任《金银滩》杂志的执行主编赵元文亲自去草原找到自己。他在现场也感谢了妻子,感恩草原,今后将继续“书写草原的辽阔和深邃,以及可敬可亲的人们”。

索南才让的感谢也引出了“致敬编辑”环节,35位获奖者背后的7位编辑代表上台接受大家致敬。

本次晚会“文”“艺”联动,首次将文学颁奖典礼与作品朗诵、情景歌舞、舞剧、合唱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创造性地以歌队合唱的形式穿插其中,呈现文学风雅,表达对获奖作家作品的尊重和敬意。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是中国作家协会探索新的文学表达形态的一次创新之举,集结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强大力量,旨在打造一台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破圈传播的文艺盛典。

编辑/陈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