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建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南方都市报 2022-11-14 09:35

瑞士日内瓦时间11月12日下午5时43分(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00时43分),随着大会主持人手起槌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式通过关于“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草案。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内响起一片掌声。

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在致辞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鼓励多方自愿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作

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的会议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

13日通过的决议草案提出,欢迎中国和其他有意愿的国家共同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提案,将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其工作重点。决议鼓励所有感兴趣的缔约方、NGO、社会组织,以开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鼓励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  

将建专项基金支持中心落地

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雷光春表示,本届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要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对全球的红树林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红树林是全球濒危湿地生态系统,是整个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一条生命线,关乎国土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鸟类鱼类等生物都依赖红树林生存。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也体现了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中的大国担当。

英国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国际事务经理克莱斯特·罗斯特伦表示:“我们支持中国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推动在中国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因为红树林对储存碳和减少碳排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长孙莉莉表示,深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基金会将建立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整合社会力量,全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落地,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焦点

为何要保护“海洋绿肺”——红树林?

红树林是指分布在沿海潮间带和入海河口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消浪护堤、保护渔业资源、净化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储存滨海蓝碳、丰富海岸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海岸卫士”和“消浪先锋”“海洋绿肺”。

然而过去几十年,全球红树林破坏严重,根据全球红树林联盟2021年8月发布的《全球红树林状况》,在2016年以前的20年间,红树林的净损失约为4.3%,2000年以来,损失的红树林有超过60%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何中国要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

作为湿地大国和《湿地公约》缔约方,中国不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印发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创建了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国家创新联盟,成立了红树林监测评估中心,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减少的趋势。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红树林面积增加了5000公顷左右,目前,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在全球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湿地面积,都在面临退化或减少的趋势下,中国红树林的面积不降反升,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鲍达明说。

“中国宣布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沿海生态特别是红树林保护的重视。中国将通过‘国际红树林中心’全面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为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鲍达明说。

为何“国际红树林中心”将落地深圳?

我国将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与其多年来积极履行《湿地公约》,创新开展湿地保护密不可分。作为滨海湿地城市,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为目标,创新开展湿地保护相关工作。

深圳滨海区域的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湿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稀有性。滨海湿地还曾记录有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16种IUCN受威胁鸟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要求,深圳开展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福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分别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2021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截至2022年10月底,深圳市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

与此同时,深圳还积极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按照《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相关要求,2020年至今该市已完成12.72公顷的造林以及12公顷红树林的修复。

目前,深圳正在开展《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探索适宜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提高深圳湾、大亚湾、珠江口等重要滨海湿地区域保护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推进深港协作,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体创建国际重要湿地,完善深圳湾—香港米埔湿地群保护的整体性;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十四五”期间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至少51公顷,保护乡土红树林群落;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协调城市空间湿地保护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湿地的游憩和科普教育价值需求;持续推进河湖(库)湿地水环境质量提升,恢复及改善主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力争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文/蔡宇晴 李斌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3.03万公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2
全国首个国家级红树林种质资源库在广西北海开工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1-03
点外卖也能做公益,美团青山计划守护“国宝”红树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2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揭牌: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成立协定
南方都市报 2024-11-07
广西入海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超九成 红树林面积有所增加
中国新闻网 2024-06-03
深圳红树林面积近十年增68.57% 今年全市将开展100个园区绿色低碳化改造试点
南方都市报 2024-05-31
广东今年计划营造红树林2600公顷 推动建立红树林造林奖励“指标池”
南方日报 2024-04-12
广东省级重要湿地增至27处 来新会小鸟天堂观鸟 到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寻豹猫
南方都市报 2024-01-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