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圆桌π上,顶尖科学家热烈讨论人工智能的现状:人工智能是智慧的“集合器”
解放日报 2022-11-08 09:05

7日,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圆桌π上,数名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围绕“数智未来新突破”这一话题,线上线下互动,展开热烈讨论。

“数智未来的新突破是什么?”展望未来之前,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作为主持人,首先将问题拉回“现实”层面。“我们首先得了解人工智能的现状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迈克尔·I·乔丹从事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在他看来,机器学习并不完全等同于人工智能。“AI虽然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它的初衷是为了模仿人类,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迈克尔·I·乔丹解释,机器学习是让机器帮助人类更好地做事,比如大数据分析、海量信息处理,从而做出决策;或做一些人类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蛋白质折叠。

更多的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的现状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结合。

“看起来,人工智能可以和任何东西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智能+。” 2004美国总统科学、数学和工程指导卓越奖得主兰诺·布鲁姆说,人工智能好像是一个智慧的“集合器”,除了把视觉、语言、图像等加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认知科学、脑科学也在逐渐和人工智能相融合。这些学科交叉,能互相给予启发。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是不可解读、不可理解的,需要引入逻辑、规则让机器去学习。人工智能交叉结合了数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朱军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有不同的范式,比如符号推理,通过数据来披露一些模式,这是机器学习的关键。同时,不同的范式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也促使不同人工智能之间可以相互交叉。

尽管处处可有人工智能,但是底层机制不能缺失,更重要的是科学基础。教育部长江特聘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敖平认为,如果没有底层机制,只是纯粹的算法,这样的人工智能将不可持续,生物进化学的理论值得借鉴。

文/李蕾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人工智能,高校“人人皆学”?
新华社 2024-10-30
新华视点·AI走进生活|人工智能,高校“人人皆学”?
新华社 2024-10-29
人工智能,推动科研范式“第五变”
解放日报 2024-10-28
第二届全国体育人工智能大会暨智能体育国际论坛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新闻分析 | 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新华每日电讯 2024-10-12
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姚期智任院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海内外专家共商人工智能未来:不必过于担忧人工智能冲击社会
中国新闻网 2023-1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