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卖出高价,艺术还能“直戳人心”吗?
上观新闻 2022-11-05 18:07

由AI(人工智能)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不久前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数字艺术类美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该奖项的授予,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伤感“艺术的死亡在我们眼前展开”,有人强调“凭借AI作品获奖并不能证明你就是艺术家”。

长久以来,艺术被认为是最“安全”、最不易被AI“入侵”的领域,如今看来也危机重重。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下,AI通过人类指令生成了越来越具有表达性的作品,让观者越来越难以分辨人类创作与机器人绘图的细微差别。

立于精美的AI绘画作品之前,人们心情复杂:在艺术领域,我们究竟会不会被AI取代?

7eb80b02fa8546b38054956d7652ecc0.jpg

AI绘画《太空歌剧院》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说出需求,没一会儿计算机就能根据指示绘出图像,甚至制造出实体投射于现实当中,这展现的就是AI绘图的概念。这项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被研发、并持续改进。2012年,计算机使用了1.6万个CPU,学习了100万张猫脸图片,在反复训练3天后生成了一张十分模糊的猫脸图片。这一成果在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却开启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自主作图的计算机程序研究领域。以这一开创性原型为起点,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投入研究。在2014年,极其重要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抗生成网络GAN诞生了。

让这一成果真正出圈并引起艺术界的广泛讨论的,是在2018年10月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幅由对抗生成网络模型绘制的肖像作品《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以逾43万美元成交。这不仅是拍卖行首次上拍由AI绘制的作品,其成交价更是远超最高估价。这幅装在镀金画框中的肖像画,描绘了一位身材魁梧的法国绅士,这位绅士身着朴素的深色礼服与白色衬衫。作品看上去似乎尚未真正完成,人物的面目略微模糊,背景也稍显空白。作品右下角写着一行代码,标识着作品的来源。其背后的研发者之一卡塞勒-杜普雷解释道:“我们为系统提供了14至20世纪绘制的1.5万幅肖像的数据集。生成器根据集合制作新图像,然后由判别器尝试分辨出人造图像与生成器创建图像之间的差异,以‘欺骗’判别器,使判别器认为新图像是真实存在的肖像。然后我们便得到了结果。”

AI肖像作品《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

在所有的艺术类别中,肖像画是AI最难学习的一种,因为人类的面部由非常复杂的曲线组成。这种困难,反而使得《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这幅作品印证了研发人员最关注的问题:AI是否可以模仿出人类的创造性?如今看来,显然可以。《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虽是一幅肖像画,但总体仍偏抽象。AI的自主创作,通常倾向于绘制抽象艺术。

一个有趣的概念就此形成:即人工智能的算法不仅可以制作图片,还倾向于为艺术史的进程建模。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论证这一模型,但AI绘图一定是在艺术的特定轨道上行进着。在学习了无数张艺术作品后,AI了解到,如果想创造新的东西,不能像20世纪之前那样回归具象,而是要向前迈进。

《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作品的右下角写着一行代码,暗示着作品的来源

到2021年初,AI已经可以通过文字输入指令来进行创作了。这一突破性进展,使得运营游戏公司且从未参加过艺术比赛的杰森·艾伦有机会向科罗拉多州博览会“数字操控影像”单元递交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

画面中,数位身着戏服的演员立于舞台,面向华丽而衰败的太空城市景象,作品的笔触与质地不禁让人联想起擅长重述神话场景的象征主义代表人物古斯塔夫·莫罗。博览会评委之一、艺术史学家与作家麦金利对这件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当她经过这件作品时,立刻被它的“文艺复兴”气质所吸引,“这是一件引人入胜的作品:人们望向另一个世界,然而那里的人都背对着你,没有人转过头或者与观者互动……你不禁感到好奇,他们(画中人)都在看些什么呢?”她坦言,当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由AI生成的图像,但知道图像是由AI生成后并不会改变她的决定:“艾伦在脑海中有他的概念与场景,并将它们带入现实。这真的是一件美丽的作品。”

当艾伦发现AI绘图这片崭新的大陆后,便醉心于此。创作《太空歌剧院》时,他首先描述了一个自己心中的形象:“身着维多利亚时代褶边连衣裙、戴着太空头盔的女人”,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叠加对AI的提示。“使用算法来制作史诗般的场景,仿佛从梦中走出来一般。”他花费了80个小时,进行了900多次的艺术性微调,并添加了例如“华丽”“奢华”等词组用于校正其作品的基调与感觉,《太空歌剧院》得以问世。

当下,最新的AI绘图工具已经被“投喂”以20亿组图片,绘制出的作品也更具细节性与故事性。在人们为这项技术所折服的同时,新的争论早已被点燃:AI绘制的图片,能被称之为艺术吗?

《太空歌剧院》局部

解决这一争论,我们首先要回答最表层的问题:这件作品看着像艺术作品吗?最简单的办法便是进行视觉图灵测试,向人类“判别者”们展示通过算法完成的作品,并询问他们是否可以辨别出差异。研究人员将AI作品与人类创作的艺术作品放置在一起,并向人类“判别者”们提问。有些问题是直接的,比如“你认为这幅作品是由机器还是人类艺术家创作的”;也有些问题是间接的,比如“你觉得这幅画对你有启发吗”。结果表明,人类对AI作品与对人类艺术作品的反应差异微乎其微。由此看来,如果将AI绘图是否是艺术作品的标准设置为“看着像”艺术品,并且能对观者授以启发,那结果是肯定的。然而,人类的艺术创作永远都是基于对内在的感受以及外在的社会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达,那么当我们追问:人工智能的创作是以表达为目的的吗?起码在当下的科学环境中,尚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换言之,人类的参与使得AI的绘图作品有可能被称作是艺术。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观念艺术进入大众视野,艺术家们开始接受,作品背后的观念可能比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更加重要。1967年,著名的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说:“在观念艺术中,想法或者说概念是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当一个艺术家使用一种概念性的艺术形式时,意味着所有的计划和决策都是事先制定的,执行只是在例行公事。”套用勒维特的概念,“事先制订计划和决策”的部分在60年后由给出图像元素指令的人类完成,而“例行公事执行”的则由拥有先进技术的AI完成。由此,我们审视AI绘图作品完整的生成过程,算法只是遵循了从现有艺术作品中提取美学概念这一原则,并最终形成图示。在AI绘图创作过程中,人类提出问题,计算机给出答案,两者相辅相成,合作完成最终的结果。所以,AI绘图是否可以称作是绘画艺术暂时无法断论,但这一过程应该可以被称作是观念艺术作品。

AI训练

这不禁让人开始畅想,在不远的未来,AI绘图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辅助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史上,不少大师曾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来辅助自己作画:笔触严谨的维米尔运用暗箱帮助自己绘制准确的透视视角,善用光影的卡拉瓦乔在昏暗的地下室安装透镜并将绘画主体反射于画布,波普大师沃霍尔直接利用投影仪在画布上描摹……而这些也都在当时遭受了巨大的非议。其实,艺术创作也是一件非常务实的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技术与科学渗透其中,这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艺术史的发展,也是不断学习与借鉴的过程,后人通过不断学习前人的构图、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创作。AI绘图也是如此,并且在吸纳了无数张图片后,成为一个奇妙的学习工具供艺术家们使用,使得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变为可能。艺术创作的终极目的是引发观者的思考、使观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实现直戳人心的力量。人类通过艺术作品所感受到的情感触动永远是特殊而珍贵的,当AI绘图作品通过人类的视网膜进入其精神世界,是否能产生“直戳人心”的感动?

Ai-Da采用了仿生机器人技术,具有绘画创作功能  新华社/图

文/郑秉今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王佳俊与AI共舞《入梦》,最新舞台数字技术揭开面纱
上观新闻 2025-01-17
国乐+AI,“他们正在创造奇迹!”
上观新闻 2024-12-29
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明日艺术家”孤独症艺术公益展展出
上观新闻 2024-12-16
AI机器人画作拍出逾百万美元,值吗?
扬子晚报 2024-11-13
爆款游戏疑似用AI制作,玩家该抵制吗?
上观新闻 2024-02-07
AI绘画第一案宣判,打不过就加入?
上观新闻 2023-12-14
AI合成郭德纲、于谦外语说相声,技术能否真正改变文艺创作传播方式?
上观新闻 2023-11-02
你的第一张AI影像什么样?来“萌生·AI影像展”看看吧!
上观新闻 2023-08-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