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到底该如何看
光明网 2022-10-26 10:00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硕博毕业生扎堆任教的现象,正在由深圳中学、北京人大附中这样的一线城市“牛校”,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最近,浙江省温州中学公布了今年招聘上岗的新任教师,11人中有7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这11人中有2人拥有博士学位,4人是硕士毕业,甚至还有1人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北大、清华这些国内塔尖高校的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基层岗位扩散,在近几年实际已经很难说是新闻了。比如,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西部某县190个事业单位招聘名额中,90%以上的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且竞争还相当激烈。此外,在一些地方的公务员招聘中,同样不乏出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甚至有街道办招聘8人,全来自清华北大。

分析这样的现象,当然离不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学历膨胀这个大背景。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10年间增长了一倍。这种情况下,相较于以前,我们自然会有更多机会看到一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岗位出现“高学历化”的现象。

此外,在不少教育专家看来,在地区性重点中学的教师中,顶级名校的硕博学历越来越多,这是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有专家参照国外的经验指出,“在发达国家,博士做中小学教师甚至幼儿园教师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数量不少”。这不能说没有道理。并且,高学历人群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也未尝不是好事。

不过,如果仅仅将之理解为一种必然性的趋势,未免解释力略显单薄。要知道,在社会的大体分工中,高学历人群,尤其是名校硕博生,人们总是希望他们作为精英能够从事一些最需要学历与能力的职业,而不是更倾向于“降维”竞争。换言之,正常情况下,不同职业中的从业者学历应该是有着明显的区隔的,但在今天,这种界限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这背后除了学历普涨带来的溢出效应,是不是也存在“大材小用”乃至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确实不能不让人深思。

事实上,在今天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名校高学历人群去往二三线城市的学校甚至是县城的基层岗位,或者说高学历考公一族越来越多,如果完全忽视就业压力和社会心态的变化,注定是不够客观和公允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选择背后固然有某些必然性趋势,但也不应该对某些客观的“无奈”的原因视而不见。无论如何,一个社会要持续进步,必然是要让多数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从而实现人尽其才。

文/朱昌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别让“名校毕业生入职中小学”成为噱头
中国青年报 2025-01-06
面向毕业生的招聘岗位多数靠近顾客、工程和生产一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2
名为家政实为家教 名校毕业生求职当保姆暗藏玄机
法治日报 2022-11-17
名校毕业生求职当保姆?严防家教换上家政马甲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1-17
名为家政实为家教 名校毕业生求职当保姆暗藏玄机
法治日报 2022-11-17
“女博士报考协警”反转,“唯名校病”得好好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5
青评论:面向名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该叫停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6
面向名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该叫停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