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适逢我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戴泽先生100岁寿辰。为集中呈现戴泽先生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的杰出贡献,礼敬先生,学校将其列入“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活动,于2022年10月13日至11月1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戴泽先生是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师从徐悲鸿先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徐悲鸿的重要弟子之一,戴泽1949年协助徐悲鸿等人建立中央美术学院,并与吴作人、董希文、韦启美、李斛、宗其香、孙宗慰等先生,作为中央美院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活化石”和第二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戴泽先生见证了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并培养出了靳尚谊、詹建俊、孙为民等一批美术家,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悲鸿倡导的现实主义道路对戴泽的影响深远。在戴泽看来,真正的现实主义不光是绘画的追求和理想,而是用来指导人生的,要走到现实当中去,遇到挫折不会气馁。
《马车》是戴泽从助教升为讲师的最重要的一幅画,这幅画也曾得到徐悲鸿的夸赞。“戴先生对人特别好,很能换位思考,他能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据他晚年回忆,他在早年创作有这么一个理念,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他觉得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动力,体现在这些顽强的、不服输的、有黄牛精神的马车夫身上。”
戴泽八十余年的艺术历程,画过无数的画,他对自己的作品如数家珍,但最让他珍视的除了早期作品,和他喜欢的豹子之外,西藏、大连等地的写生也让他非常重视。
“西藏的写生得来不易。” 戴泽是1963年被中国美术协会派去西藏创作的,是最早被派去进藏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当时的西藏不通小汽车,全是坐着骡子和马上山。如果带着很多的画具,根本没办法行走,只能精简画具,跟着藏民们走。”据戴泽回忆,吃的东西主要是青稞混着沙子,“为什么要混沙子?戴先生说,因为高原温度上不去,没有沙子,青稞根本煮不熟。沙子导热好,青稞勉强能熟。”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戴泽多次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曾创作了《画家徐悲鸿》《胜利的行列》《义和团》《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张献忠》《大泽乡起义》等重要作品。
《画家徐悲鸿》 布面油彩 121×152 1978
对于画家来说,以个人画展、出画册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世人,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身为艺术家的戴泽先生却并不热衷于此。直到退休后戴泽先生选择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地下室开研修班来满足社会上学习美术的热情,还通过工会的方式召集内部职工进行交流和教育。2018年4月2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戴泽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开幕。96岁的戴先生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全面回顾展和第一本画册就这样诞生了。这次展览让美术界看到了戴泽的价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同年9月30日至10月21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耕耘者——戴泽油画艺术展”,展出戴泽创作的油画代表作品约130余件。此后,无锡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都相继做了戴泽的展览……
此次,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以回顾戴先生作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丰富厚重的艺术生涯为主题,展览共分为“问学”“志业”“深研”“寄情”“悟思”五个单元板块。展览在梳理戴泽一生画作的基础上,贯穿了两条历史线索:首先是和戴泽先生休戚与共的美院校史,作为美院成长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他的艺术风格也代表着学院艺术的一个面向;其次,戴泽先生历经百年的艺术人生反映出中国现代艺术的演进道路,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关注人民的大众视角、反映时政的主题创作,他的艺术可以被视作为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美术史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