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孩子们捧着儿童电子产品聊天、读书成了许多家庭的一景。儿童智能手表、儿童学习机、儿童平板电脑等各类儿童电子产品,兼有社交、上网、拍摄、娱乐等功能,如今在少年儿童中十分流行,不少家长也习惯于在假期“数字化带娃”。
儿童消费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八成家庭的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达30%-50%、家庭儿童年平均消费支出达1.7万-2.55万元。
家长舍得给孩子们花钱,儿童电子产品及其相关行业也随之兴旺。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电子产品教育智能硬件品类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2018年的214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292亿元,预计将于2024年突破400亿元。
不少互联网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进军相关市场,不断加大对学习平板电脑、学习机、早教机、儿童智能手表等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投入。仅儿童智能手表一项,就有机构预计该产品市场规模将以每年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并有望于2023年突破200亿元。
与此同时,消费者发现,市场上流行的一些儿童电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变相诱导消费、投放虚假广告、收集用户信息、传播低俗内容等问题较为突出。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宋女士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购置了一款售价约1000元的儿童平板电脑。“才用了不到半年,就出现了充电时发烫、触屏反应迟缓等问题。广告里把‘课本点读’功能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消费者将电脑买到手后,还要额外付费才能下载电子课本。”宋女士说。
采访中发现,儿童智能手表是各类问题多发的“重灾区”。“碰一碰加好友,和小伙伴社交更方便”“班上同学都在用,不给孩子买,担心影响孩子融入集体”……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儿童智能手表通过营造封闭生态抬高用户黏性,配置低、溢价高却又“不得不买”,买了以后还变相诱导孩子获取家长授权进行消费,令家长们头疼不已。
今年央视“3.15”晚会就对一款销量较高的儿童智能手表隐私安全问题进行了曝光。该产品操作系统老旧,无需用户授权即可开启定位、麦克风、摄像头等权限,甚至可以通过安装恶意程序远程控制,获取隐私信息,产生安全隐患。
面对种种乱象,多地多部门出手规范相关行业发展。7月18日,因某知名品牌儿童平板电脑部分应用程序含有色情、血腥、暴力内容,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约谈相关企业。同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聚焦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启动“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信息的内容管理,排查语音、视频、文字、图片、游戏等场景,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
面对儿童电子产品行业的粗放式发展,一些消费者认为,儿童电子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应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生产服务标准和更为明晰、专业的监管措施。“希望监管部门和从业者能确保儿童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让家长放心消费,让孩子学习更高效、出行更安全、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宋女士说。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