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银协”发布“关于主动加强金融服务 全面助力稳住经济的倡议书”,引导会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和相关群体的金融支持,确保有关金融纾困政策落地,更好地稳住经济大盘。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的信贷资源倾斜和保障实施
倡议书提出,要加大信贷支持,稳定市场主体。具体来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贷投放靠前发力。会员单位应及时满足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深入推进银担合作、银保合作,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努力实现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信贷余额持续稳步增长。同时,会员单位应积极贯彻落实“稳外贸”政策要求,强化对外贸客户的跨境结算、融资、保值避险等贸易全流程服务,持续加大稳外贸融资投放支持力度。
二是实施专门资源倾斜。会员单位可通过安排专项信贷额度、调整绩效考核、合理下放审批权限、实施优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式,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的信贷资源倾斜和保障实施。
三是聚焦支持重点领域。会员单位应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交通物流、科技创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交通物流、粮食能源安全、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会员单位要积极服务“双碳”工作目标,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持续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
倡议书提出持续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推动贷款利率下行。会员单位在继续实施现有减费让利措施基础上,应通过使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和地方纾困政策,及时获取低成本资金支持,加强负债成本管理,在商业可持续性的原则下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适当减免服务收费。会员单位应严格落实各项金融服务收费管理政策,鼓励阶段性实行更优惠的服务收费,适当加大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和相关群体金融服务收费的优惠减免力度。
挖掘减费让利空间。会员单位应持续改进服务技术、模式和业务流程,进一步挖掘减费让利空间,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避免出现行业性、群体性的限贷、抽贷、断贷
在做好融资接续方面,倡议书提出,会员单位应明确帮扶支持对象,结合地区特点和经营实际,加强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和相关群体融资需求的跟踪分析,主动提前开展接续融资信贷评审,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积极给予续贷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群体性的限贷、抽贷、断贷。
同时,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会员单位应按照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
此外,完善个贷还款安排。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会员单位应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
在疫情集中暴发地区探索采取“容缺办理、事后补办”等方式
倡议书还提出,要发展数字金融,提升服务效率。
保障金融服务连续。对受疫情影响暂停营业或调整营业时间的网点,会员单位应及时提供替代金融服务并进行公告提醒,鼓励客户优先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线上渠道办理银行业务,努力降低疫情给金融服务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高业务办理时效。在疫情集中暴发地区,丰富“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简化业务流程和申请材料,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落实贷款调查和评审的,在确保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采取“容缺办理、事后补办”等方式,以实现快速审批、快速放款。
对企业经营困难问题综合研判、分类施策 不搞“一刀切”
倡议书提出,要区别对待涉企风险。会员单位应在平衡好增加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和防控信贷风险的基础上,科学把握信贷政策执行要求,对企业经营遇到的困难问题综合研判、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管好贷款资金用途。会员单位应扎实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强化对信贷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做好借款人资质审核,加强资金用途审查和流向管理,扎实做好贷款资金的使用监测,防止贷款违规挪用进入禁止性领域。
加强风险预警处置。会员单位应前瞻性做好风险预警及化解处置预案,密切关注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注重第一还款来源的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监测。在足额计提拨备的基础上,拨备水平较高的会员单位可结合不良贷款处置情况有序降低拨备率,消化存量风险,或通过核销重组、资产证券化、批量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支持稳定经济大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