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早晨,全球指数巨头明晟MSCI于网站公布2022年5月的半年度指数评审结果,涉及MSCI最知名的全球标准指数系列等,也涉及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和MSCI中国全指数。这些调整将于5月31日收盘生效。
我们来关注下对国内投资者影响较大的指数调整。
首先,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中,MSCI范围最广的MSCI全部国家世界指数(ACWI)新纳入88只股票,删除109只股票。其次,MSC全部国家世界指数内部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新纳入的市值最大的股票,包括两只中国公司股票,一是东方海外国际(ADR)二是广汽集团(A股)。
对咱们最重要的是,此次调整中,28只A股新纳入MSCI中国指数,进而进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意味着这28家公司有望在5月31日指数生效时吸引增量海外资金。
除了广汽集团,晶晨股份、淮北矿业等知名公司也被纳入。即日起至5月底指数生效前,MSCI还可能根据市值变化、停复牌等情况对名单进行调整。
此次MSCI 将航天发展等股票进行剔除,涉及了21只A股。除了A股,此次MSCI还剔除了部分中概股,包括滴滴等。
根据指数编制规则,指数公司决定加入或者剔除股份一般是基于可“投资性”考虑,一般不涉及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
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94亿元
本周可能受外围市场波动影响,北向资金净流出超过90亿元。从个股来看,截至5月12日,最近7天,“宁德时代“首当其冲净流出38.58亿元。净流出幅度前十的股票还包括资金矿业、立讯精密、贵州茅台、中国建筑、中国平安、长城汽车、兴业银行、天赐材料、北方稀土。净流入前十的股票包括,美的集团、伊利股份、比亚迪、隆基股份、格力电器、汇川技术、东方财富、国电南瑞、中国中免、三一重工等。其中,净流入最多的美的集团净流入了14.91亿元。从北向资金流向来看,此前的外资重仓股遭遇了资金流出。但外资重仓股中部分消费龙头重获青睐。
本周美国发布了4月的通胀数据,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等的通胀数据下滑不及预期。市场人士预计,美联储加息进程可能进一步提速,引发美股市场进一步动荡。目前桥水等机构频频表态认为美联储行动太慢,太晚。预计此后,美联储将不得不非常激进地“收紧”。市场对此预计不足。
市场人士指出,根据美债的收益率情况看,目前市场依然期待美联储在经过相对可控的加息之后,很快再进入宽松的周期。而实际情况很可能与之大相径庭。
富达国际喊话:中国市场曙光已现
最近几日,有机构发声认为目前更应该关注积极方面,目前正是布局中国时。例如富达国际亚洲股票研究总监缪子美表示,曙光已现。她认为尽管中国市场仍面临不少不确定性,但是这些不确定性已经反映在股价中,市场未来存在很多机会。
她指出,沪深300指数,2022年以来,已经跌了超过20%了。MSCI中国指数从2021年2月的高点已经跌了48%。目前市场估值已经非常有吸引力。她表示根据富达国际的分析,MSCI中国指数的熊市一般持续不超过一年,熊市中平均跌幅为47%。此外,中国科技股目前以美股同类公司二分之一的价格交易。2015年他们的估值是美国同类公司的1.5倍。
她表示,她预计中国的出口维持单位数中间的增速。此外,预计上海很快迎来社会面清零,中国的经济会在2季度见底。由此她认为,现在对中国进行中长期布局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尤其是A股的股票可以对全球组合起到很好的分散风险作用。
世界头号对冲基金:中国依然是风险风险必不可少的选择
在近期发布的视频中,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表示,尽管目前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桥水仍在向客户传达为了分散组合的需求,他们需要投资中国。
联席首席投资官Greg Jensen表示,目前考虑到面临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困难的决定。投资中国面临很多风险,尽管目前的资产价格很可能已经反映了这些风险,但是也有可能是没有完全反映的。Jensen表示因为桥水的组合中含有全球市场资产,将组合的10%或者15%投向中国是合适的。是的,这里有风险,但是也有很多好处。好处包括目前资产价格便宜,中国的政策有更大的空间来刺激经济。因为中国目前仍不受通胀压力困扰。Jensen说,持有美国资产也有风险,不同类型的风险。所以从平衡组合的角度而言,中国依然很重要。Jensen进一步指出,尽管过去一年半以来,中国股市表现乏善可陈,但是股、债、商品等多资产组合还是可以提供不错的回报。作为风险的需要,持有一定规模的中国资产比不持有要好。
桥水基金今年表现出众,旗下纯阿尔法(波动率18%)基金今年前4个月,净值已经上涨了超过20%。在本轮通胀中,桥水很早就做出了通胀是持续的而非暂时的判断,遥遥领先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桥水发表观点认为,在控制通胀方面,联储远远落后。桥水认为,随着时间推移,要获得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同时又压制住通胀水平的难度越来越高。
基于目前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行动过缓和过激之间,美联储几乎一定会犯前一个错误。目前债券市场的定价似乎都预期,联储在加息一段时间之后,又进入宽松周期。(格林)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