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新冠应急区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也是充满温馨和感动常伴的地方,忙碌紧张的背后,或喜悦、或感动、或温情的暖心时刻时时上演。
前阵子,北京地坛医院应急三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各自收到了对方发来的一张卡片。“我们都没想到,完全在意料之外,感觉心里暖融融的”,彼时分管应急三区的科主任李丽说道。礼轻情意重,这是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一次不约而同的真情传递,两张薄薄纸片托起的是一段相互理解与包容的医患情谊,在这段风雨同舟的日子里,为彼此送去前进的力量。
第一张纸:一封手写感谢信
发件人:刘女士(化名)
收件人:应急三区所有医护人员
“护士送来一个木盒,打开是扇子灯,很美也很新奇,孩子看到后更是喜欢,一直开心地‘哇哇哇’。为隔离生活增添了乐趣!又一名护士……”
这段生动细致的描述,乍一看会以为是某段报道,其实出自一位患儿的母亲之手。“看到感谢信时我们都很感动,觉得我们辛苦付出都值了”。李丽主任、王庆莲护士长带领的医护团队心细如发,看到许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想到病区里还有儿童患者,便将此前为迎新年准备的装饰摆件分发给患儿。于是,护士们纷纷变身成“圣诞老人”,将惊喜播撒给病房里的孩子们。写这封感谢的刘女士和2岁多的儿子乐乐(化名)双双确诊,担心照顾不好孩子,刘女士一直焦虑重重。乐乐收到的是一盏精致的扇子灯,见到暖黄色的灯光透过扇面勾勒出别样的美丽,乐乐开心地围着灯‘哇哇哇’叫起来,孩子激动的情绪不知不觉中温暖了刘女士焦躁不安的心。
“我是大卡车”“我是消防车”“车要开走啦”……住院期间,贺夙倩、吴文婷几位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护士也会在日常护理之余,陪着乐乐做游戏、玩玩具,让妈妈享受一下难得的休息时光。“太有爱了护士,感谢你!”刘女士写下这封感谢信,将这些日常一一记录。
“我觉得咱们的医护人员不仅是在进行治疗,也给我们,给孩子们特别多温暖、特别人性化的关怀,我真的很感动”,刘女士说。她在感谢信的最后写道,“我们中国的医护是中国人民的‘宝’,人民的守护者,我们中国的医护人员是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优秀的、最善良的人!”
第二张纸:一张涂鸦生日贺卡
发件人:应急三区护士
收件人:杨女士(化名)
就在医护人员收到这封感谢信的不久后,同病区的患者杨女士(化名)也收到了一张卡片——涂鸦生日贺卡。这次的“发件人”是应急三区的护士们。
病区里过生日的患者,护士们会提前联系食堂准备小蛋糕、长寿面。杨女士生日这天,为了给她一个惊喜,护士们打算画个贺卡,送给她留作纪念。当天工作完成后,郑妍、耿洪波和其他同事轮流找素材、吹气球、画贺卡。“在走廊外贴气球时,还被她的儿子看见了。”杨女士的儿子今年10岁,这次和妈妈一块住进了隔离病房。担心惊喜泄露出去,护士们冲他比划了个“嘘”。“挺浪漫的小男生,特别配合我们”。看见护士们准备的惊喜,小男生心思一动,跑过来把窗帘放下来。
晚上9点多,外走廊的护士“例行查房”,同时带去了精心准备的贺卡。杨女士哪里想到还有这份惊喜在等着自己,一脸懵地看着护士拿出精心准备好的贺卡。儿子在一旁不住地咯咯笑着,笑着跑到窗户边把窗帘拉上去。“搞完这一套,自己还害羞了,逗得大家都笑了。”看到这样的场面,杨女士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直冲着护士们一遍遍道谢,“我这次的生日过得太难忘了!谢谢你们!”
一周后,杨女士和儿子一同出院。“和叔叔阿姨们说再见”,母子俩向医护人员挥手告别。“咱们不‘再见’,咱们说拜拜”,郑妍特意纠正道。看着母子二人迈出大门时的轻快脚步和上扬的嘴角,医护人员的心也跟着雀跃起来。希望你们平安,希望你们笑脸永远璀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李初晴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