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动物血后大便发黑,是肺在排毒,还是身体有问题?
广东健康 2022-05-06 10:30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动物血是一道大受欢迎的菜品。每个人会因为个人口味不同,喜欢不一样的动物血。

小张妈妈独爱猪血,但是小张从来不吃动物内脏,昨天吃饭的时候妈妈极力给小张推荐猪血,说多吃猪血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张拗不过妈妈,勉为其难地尝了一口,这一尝发现味道确实还行,于是就多吃了一些。

结果第二天上厕所,小张发现自己大便发黑,以为自己得了癌症,吓得一身冷汗。妈妈义正言辞地告诉他,这是肺在排毒,是好事,不用担心。

妈妈的话让小张暂时松了一口气,但小张依旧疑惑:吃猪血之后拉黑便正常吗?猪血真的可以起到排毒清肺的作用吗?

食用猪血可以排毒、清肺吗? 

内蒙古营养健康促进会副会长王思露表示:“排毒”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人体的结构来说,每个人身体代谢系统都是比较完善的。身体里面的各种垃圾都会通过粪便还有尿液排出,这是一个正常的代谢过程。

完成这些工作,我们只要保证基本的饮食、休息还有运动就可以满足,不需要所谓的“排毒食物”。大便发黑其本质原因就是猪血吃太多了,不用疑惑这是否是在排毒。

在现代医学中,也没有“清肺”这个概念,所谓的清肺食物,清的也是传统医学上的肺。传统医学的清肺,一般是说减缓跟呼吸道相关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多痰等。一些药物和食物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被别人叫做清肺的食物或者是药物。

为何食用猪血,大便会发黑?

吃完猪血拉黑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之所以害怕主要是因为担心是疾病的原因导致。相反,有的人吃完猪血拉黑便则比较开心,以为是身体里面的毒素被排出去了。

其实不然,这就像是吃了桑葚之后也会拉黑便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猪血里面含有比较丰富的矿物质铁元素,这些铁元素进入到身体内后并不会被全部吸收,剩余没有被吸收的铁元素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那么含有大量铁元素的粪便就会呈现出黑色了。

身体健不健康,大便给信号 

一直以来,便便的形象都是臭臭的,脏脏的,不少人对自己排出来的粪便看都不想看一眼,拉出来就赶紧用水冲走。

其实,便便还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这样做很容易错过了早期发现疾病的机会。

食物被我们吃进去之后,经过胃肠道的研磨、消化、吸收等处理之后,其中蕴含了很多的健康信息。如果可以养成每天观察自己便便的习惯,有益于了解自己的肠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看颜色

一般正常的大便颜色是黄色或者是褐色,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颜色呢?主要是因为胆汁分泌到肠道,最终在大便里面变成粪胆素和尿胆素,这两种物质都是胆汁里面的胆红素经过肠道细菌作用之后产生的。

黑色:胃十二指肠部位发生出血,血液里面的血红蛋白会经过胃酸还有肠道细菌的作用,和硫化物进行结合,变成硫化铁,导致粪便呈现出黑色。

这种黑便外观黑的跟头发或者是柏油一样,黑而亮,性状也类似柏油,所以叫做柏油样便。

这种大便表示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需要马上进行治疗。一般出血量少,肉眼未必可以看到大便颜色发生改变,只有到出血量达到50ml以上,肉眼才能明显看到大便颜色的变化。

要注意的是,有的食物也会导致大便的颜色呈血便。前一天我们吃了动物的肝脏、血(猪血)等,或者是喝了比较多的红酒等,都是会导致大便的颜色发黑。不过这些因素导致的影响都是暂时的,过两天可能就消失了,不用太担心。

灰白色:胆总管内有结石或者是肿瘤,导致单管堵塞,胆没办法到达肠道的时候,大便会呈现灰白色。

黄褐色:如果黄褐色的大便上面黏附鲜血,或者是大便后滴血,甚至血液呈喷射状,这种一般是因为痔疮引起的。

服用药物也会对大便的颜色造成影响,比如常见的枸橼酸铋钾和硫酸亚铁等,只要停止服药一段时间,大便的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另外,在腹泻的时候,如果发现大便里面有鼻涕样的黏液或者是夹杂着血丝,不要放任不管,这个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胃肠道黏膜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损害,很有可能是痢疾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疾病导致的,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2.看型状

除了需要观察大便的颜色,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大便的形状:如果大便变细或者是大便上面有固定的凹凸痕,要排除是不是直肠肿瘤导致肠道变窄的可能性。

大便出现干硬,类似羊粪状,是因为食物残渣在大肠里面停留的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导致的,很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3.看习惯

时间长大家都知道,多年养成的排便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固定时间,固定的次数,只要不是出现明显的饮食和生物钟的影响,可能会临时改变排便习惯,但是当生活回归正常,之前的排便习惯还是会恢复的。

如果排便习惯突然间发生改变,比如排便时间改变,排便次数也发生改变,就要警惕是否有某些疾病的发生。

排便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但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注意观察大便。其实大便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大家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大便的型状、颜色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排查疾病因素,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