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垚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2019级学生,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他作为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服务和礼宾业务领域助理,服务于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不管是在奥林匹克大家庭还是在残奥大家庭服务,陈垚和伙伴们都用年轻人的热情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向外国宾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陈垚在统计大家庭休息室接待情况
冬奥会期间,陈垚服务的岗位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休息室,负责前台签到和访客名单整理以及翻译工作。1月30日,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主席达赫林和秘书长卡尔森要到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进行考察,本来要全程陪同的大家庭助理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场。作为礼宾志愿者的陈垚临时补位,承担起两位贵宾抵达后的交通、餐饮安排及翻译工作。早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以及专业英语四级考试的陈垚,对翻译工作并不担心,但交通和餐饮安排对于他来说却是个挑战。
陈垚(右一)到车站为国际冬季两项联盟官员送行
由于权限问题,临时接到任务的陈垚不能亲自到太子城高铁站迎接两位贵宾。为了不出差错,他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先和负责交通的车队确认司机,随后他特意搜索了两位贵宾的照片,不仅有正面照,还有侧面照,全都发给司机师傅,保证接到;另一方面,他和秘书长卡尔森建立了联系,将接站车辆的车型、车牌号和司机师傅电话都发送给对方。当天下午,当他在电话中确认已接到两位贵宾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陈垚作为陪同,全力以赴让这两位贵宾感受着中国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热情。“他们对我的服务很满意,这让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他说。
冬奥会结束后进入转换期,礼宾志愿者又积极投入到残奥大家庭景观标识的转换工作中。会标、会徽、吉祥物、宣传口号……每一处、每一个角落都要仔细检查,不能有半点差池。不仅如此,大家庭中原本的桌椅布局也要根据冬残奥会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两张桌子之间距离多少合适?通道多宽才能让轮椅顺畅通过?志愿者们借来轮椅,坐上去亲自测试,尝试各种方法以形成最佳布局。说起为什么要这么细致,陈垚表示:“做事要有同理心,我们要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这里体验到家的感觉。”
陈垚协助餐饮业务领域为外宾提供服务
在服务冬残奥会的过程中,陈垚从运动员和嘉宾身上看到了平等和尊重的重要。他说:“无求助,不干扰,我之前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但通过实践,我发现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每一件事,即便是打开冰柜拿一瓶可乐这样的小事,他们也不想麻烦别人。参与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让我对残疾人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他们的尊重也在加深。”
当初在参加志愿者面试时,陈垚曾用英文表示,“我不是一名很有经验的志愿者,但如果我能够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我将带着无限的热情,用加倍的细心,完成好这份光荣的使命。”那么,他对自己的实际表现作何评价呢?“我兑现了承诺,对这段经历有一种满足感。”陈垚欣慰地说。
感言:
“回望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两个多月,我感触很多。在礼宾岗位上,外国朋友的友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他们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这是一份生逢盛世的殊荣。”——陈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