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现场,中国选手张可欣失误,在赛场备勤的医疗保障人员随即进场诊治;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延庆两赛区各有一起通过医疗直升机从赛场转运受伤运动员前往医院的急救案例……医疗保障、运动急救对于大型赛事顺利举行尤为重要。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实现了诸多“零的突破”。运动员在赛场驰骋的背后,离不开诸多类型保障团队支援,其中医疗业务领域显得尤为突出,实现了竞技体育医疗保障在冰雪运动领域的新突破。
冬季竞技项目的风险性整体高于传统项目,如雪车雪橇、高山滑雪等运动瞬间滑行速度可超过120公里/小时,跳台滑雪高度落差可达90至140米。此外,高山滑雪等项目不仅危险性高,比赛场地通常设置在高落差的陡峭山坡上,常规医疗急救交通难以介入,需要施行滑雪救援、航空救援等非常规手段。这也意味着我们在赛事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障、冰雪运动急救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可喜的是,在冬奥赛场上,我们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冰雪医疗急救力量。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由医疗技术过硬又有丰富滑雪经验的医生组成的中国第一支高山“滑雪医生”队伍。我们在冰雪运动急救领域填补的空白远不止于此,还有中国第一支冬奥医疗救援直升机保障团队、奥运史上第一次冬奥场馆AED全覆盖等。
在实现冰雪救援力量突破的同时,冬奥会医疗保障质量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美国高山滑雪运动员妮娜·奥布莱恩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我要感谢所有照顾我的人,尤其是在赛区终点冲到我身边的人,还有延庆的医生和护士们。”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也表示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医疗保障近乎顶级。
实际上,冰雪运动领域医疗保障的突破,其价值远不止于保障冬奥会平稳运行。我们已经实现通过举办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是名副其实的冰雪运动大国。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冰雪运动,专业医疗救助需求也将呈现上升趋势。
我们通过保障冬奥会而拥有了竞技冰雪运动专业救助经验,下一步,可以通过不断对比学习、传授培训,培养出更多具备冰雪运动急救能力的人员,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急救制度,丰富冰雪运动医疗救助设施。到那时,我们将会拥有更多专业的高山“滑雪医生”,分布更加广泛的救援直升机设点,越来越多的冰雪运动急救团队。
当冰雪运动有了更多安全保障,普通民众参与的热情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陈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