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
奥运场馆的赛后使用问题,是各个奥运举办地都极为关注的话题。从国外的经验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笔者在欧洲工作时,多次去两个奥运举办地——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和奥利地的因斯布鲁克参观考察。前者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后者是当今世界唯一两次举办冬奥会的地方——曾先后举办1964年和1976年冬奥会。
尽管80多年过去,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历经二战战火和岁月磨砺,至今依然是柏林地标式建筑。这里经常举办大型赛事和文艺演出,是2006年足球世界杯的主赛场,也是德甲柏林赫塔的主场。笔者曾在这里观看世界田径世锦赛和德甲的比赛,场外公园是柏林市民休闲的热门场地。
因斯布鲁克位于德、奥边境的阿尔卑斯山中,景色宜人。夏季漫步在中世纪古建筑的老城,可以看到远方阿尔卑斯山上的残雪,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到了冬季,这里便成为各国雪友纷纷造访的滑雪胜地,在白雪皑皑的山峰中享受粉雪的无限乐趣。因斯布鲁克城外,当年奥运的大跳台依然矗立,不仅成为地标,至今还在使用。当年的滑雪场,如今是顶级热门。当年的主体育馆,如今举办包括欧洲杯足球赛在内的体育赛事。当年的运动员村,如今成为酒店、民宿。笔者就曾入住其间,听当地老翁畅谈当年的奥运往事。得益于两届冬奥举办地的名声,因斯布鲁克成为欧洲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夏季奥运会一般都在大城市里举行,人口稠密、市场大,但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依然是世界性难题。主办方都要为大量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一些主办城市甚至因此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部分场馆废弃,少数场馆进行拆除卖废旧建筑材料。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30多个奥运场馆,每年上亿欧元的高昂维护费用让雅典叫苦不迭。记得笔者去雅典出差,当地就有人抱怨奥运会是“面子工程”——雅典奥运会总开支严重失控,使希腊政府陷入严重的预算赤字。由于当地人口少、市场不大,加上希腊经济不景气,场馆赛后运营人流量太小,亏本严重。因而,一些冷门运动场馆干脆就废弃了,有的已经长满荒草。
相比夏季奥运会,冬奥会受高山、雪地环境等限制,通常在较小的城市和偏远地区举办。人口少,意味着很难再举行大规模活动,而且冬季运动还受季节限制,给场馆赛后利用更增添了难度。例如,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滑雪场地后来就被废弃了,因为其所在位置不太理想,运营成本太过昂贵;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奥运村在赛后空置多年,后被迫转交联邦作为监狱而非奥运遗产开发;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后,巨额的场馆设施维护费用成为长野的大包袱……
奥运场馆赛后使用难题早已引起国际奥委会的注意。新世纪之初,国际奥委会专门成立了“奥运会研究委员会”,研究如何控制奥运会的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奥运场馆。此后奥运会的申办,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申办方要详细陈述赛后场馆利用的规划情况。
值得借鉴的例子也有不少。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当地修建了一批高水准的现代化场馆,后来成为加拿大冰雪运动培训基地。卡尔加里冬奥会5个主要场馆,赛后一直被作为加拿大冬季运动的心脏使用,继续承办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事。依托高水平场馆,卡尔加里培养了很多加拿大冬季项目运动员,成为“明星的摇篮”,加拿大也逐渐成为冰雪强国。
伊泽尔谷高山滑雪场是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高山速降项目比赛场地。赛后,这里继续打造高山滑雪项目。当地雪道总长达150公里,共有四色雪道150余条,可以满足不同级别滑雪爱好者的需求。小镇只有常住居民1500名,但每年可吸引全球滑雪爱好者达5万人次,带动600人就业。这个深藏于山谷的小镇被打造成了世界顶级滑雪场。
2014年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公园赛后成了F1俄罗斯站比赛场地,赛道背景处可以看到冬奥会火炬。普京总统曾亲临比赛现场,让俄罗斯掀起F1旋风。冬奥会主体育场菲什特体育场成为俄罗斯国家足球队的训练基地,被作为2018年俄罗斯足球世界杯的比赛场地之一。速滑馆被改造成俄罗斯南部最大的展览中心,冰球馆成为一座多功能体育馆,冰壶馆被改造成一座集体育和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馆。位于高加索山区的几座滑雪赛场对外开放运营,雪上项目新闻中心后成为八国峰会的举办地。
北京冬奥的圣火即将熄灭,我们一点不用担心赛后场馆的利用问题。在申办和规划场馆建设之时,赛后场馆利用早已通盘考虑。况且,冰雪运动已成年轻人的“新宠”,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各大奥运场馆会应接不暇。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