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两试点银行暂停基金投顾业务 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1-12-02 10:29

非银热,银行冷——这可能是对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推进状况失衡最好的描述。

与券商和基金从战略和战术上都如火如荼推进基金投顾业务不同,展业须受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双重监管的试点银行,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已有多时。不仅如此,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两家已获试点资格的银行,筹备多时的“真”基金投顾业务,目前都处于“暂缓”状态。

而即便是看起来热火朝天的券商和公募,在基金投顾业务方面也仍存在着一定的忧虑:比如现有策略能否应对清淡市场的考验?投顾服务能否跟上规模扩张的需要?管理费率能否支撑板块盈利?以及如何处理产品代销和基金投顾之间的关系?

银行试水遭遇“叫停”

“前两周被暂停的。我们内部研究下来,目前可能还是适合做资产配置建议,也即‘动口’模式。”一名试点银行零售条线知情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我们也是暂缓状态。本来是有计划上线‘真’基金投顾业务的,现在看到证监会有更为细化的规定,我们也就根据这些规定去主动与银保监沟通,先摸清楚监管的指示,再视情况重更新开启。”另一名试点银行负责投顾业务的团队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专业人士口中的“真”基金投顾业务,核心要义在于“全权受托,代客理财”,机构是完全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完全代替客户做出投资基金的具体品种、数量和买卖时机的选择,并在后续全权代替客户自主进行基金产品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

目前包含三家试点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事实上从几年前就已经陆续在手机银行APP上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它们的大致运作逻辑是:通过客户的风险测评、问卷回答或存量资产数据得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其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而投资组合通常会按风险等级的不同分为保障类、稳健类、灵活配置类、积极进取类等,给出各类资产的建议比例,并按资产类别分别匹配产品。

这些“智能投顾”的界面通常会显示组合的成立时间、组合及比较基准的收益曲线、组合配置等信息。有些还支持客户自定义配置:即如果对推荐组合不满意,可以调整组合中各产品的配置金额和配置比例,还可以删除组合中原有产品或添加新产品。

总之,这些银行已有的智能投顾服务跟“真”基金投顾业务还差最顽固的、最难打破的“最后一公里”——它们都停留在提供资产配置建议的层次上,不支持客户在授权后,就完全让投顾服务提供方“放手配置”而不闻不问。

而前述知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的“与监管积极沟通”,是因为近期有关基金投顾的监管意图频频传出。

一是《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通知称机构不得新增开展不符合《试点通知》的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建议活动,包括不得展示或上线新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已上线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不得新增客户,不得允许存量客户追加组合策略投资。

二是《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其针对服务业绩展示、责任边界和具体的展示指标等等作了十分细致的要求,不仅规范了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表现的展示指标和基金服务评价指标,也对指标的计算口径进一步加以规范和细化。

“这些都是证监那边(含中基协)出的细化监管规则。我们推进基金投顾的进程必须要停一下,就这些规则沟通去和监管沟通。等沟通清楚了,明确到底能不能做、怎么做,我们再继续推进基金投顾业务。”上述知情人士称。

券商扩张忧虑待解

综合资本市场标准网数据,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包括29家券商、25家公募基金、3家基金销售公司,以及3家银行。

据公开信息,目前第一批18家试点机构(2021年之前获批)中,除3家银行外已经全部上线了基金投顾服务;第二批42家试点机构(2021年获批)同样表现积极,至少已有东方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4家券商,以及广发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3家公募基金相继宣布展业,而包括财通证券在内的部分机构业已完成现场检查,只待业务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称,该公司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展业仅30个工作日,签约资产就突破了30亿元。而另一家刚展业券商的财富管理人士也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其基金投顾业务进展超出预期。

券商似乎正在加速进入基金投顾赛道,迫不及待要从卖方投顾转向买方投顾。但事实上,这一转型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去年第一批机构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时候,市场很帮忙。但如今市场行情清淡,才是真正考验机构投顾能力的时候。”有券商人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众所周知,买方投顾不仅考验机构的投研和配置能力,更考验“顾”的陪伴式服务。但目前行业内具有专业投顾资质的人才本就稀缺,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策略收益回撤叠加投顾人员分身乏术,前期快速扩张的客户不免会出现流失。“一些机构签约资产增速已经放慢,甚至有的出现了负增长。”

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基金投顾与产品代销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券商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首先,产品代销已是相当成熟的盈利模式,而基金投顾的普惠基因则决定了其短期无法贡献多少新增利润。一些券商即便意识到了基金投顾的发展空间,但考核激励导向仍是过去搞代销的那一套。“赚钱还是赚吆喝,成了机构不得不直面的难题。”

其次,不少头部券商也早就在代销产品过程中,尝试过投资组合顾问服务,与如今买方基金投顾几乎只是“半托”与“全托”的区别。既然过去就是用类似的方式开展代销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那为何还要费劲转型基金投顾呢?

有券商人士认为,券商拿下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并上线相关服务,最大影响并非是业务模式的革新,而是将买方投顾思维进行了强化和明确,促使券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而当前基金投顾试点机构迅速扩容,也正是监管希望推动更多机构站在客户立场代客理财,体现金融普惠价值。

“过去我们可能觉得基金投顾只是产品代销的一个补充,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多一种专业理财服务选择。但现在受线上渠道冲击,金融产品代销费也开始争相打折,未来产品代销在业绩贡献上的优势或许会逐渐模糊,基金投顾或许会成为新的突破口。”华南某券商财富管理部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基金投顾有望试点转常规 助力行业“更上层楼”
上海证券报 2024-09-28
试点见成效 基金投顾业务距全面推广还有多远
证券时报 2023-04-29
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月底不再提供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28
多家银行暂停智能投顾服务
上海证券报 2022-06-28
逐鹿新赛道券商持续加码基金投顾业务
经济观察报 2022-05-29
基金“大V”谋转型 探索投顾合作新模式
中国证券报 2022-01-07
多家银行陆续暂停智能投顾业务,释放了什么信号
澎湃新闻 2021-12-15
基金投顾业务整改提速!多家银行暂停这类产品申购
国际金融报 2021-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