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公交车变身“爱心流动衣橱”免费为周边务工人员提供棉衣引发网友纷纷点赞。公交公司职工朱女士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该公益行动启动一个月至今,他们已经为周边务工人员送出去七八百件棉衣。另有一位公交公司职工李女士说,为给务工人员熬粥,她已经坚持早起了一个月。拿到合适的衣服后,不少工人都会主动帮助清理车厢和周边卫生,朱女士表示。这个暖心公益行动让她感受到郑州市所有的爱心都集结汇聚到了这节小小的车厢。
公交车变身豪华“爱心流动衣橱”:内还有书籍、热水、热粥
近日,河南郑州的一辆公交车车长陈艳军将自己的公交车厢改装成了“爱心流动衣橱”,不定期地停靠在周边务工人员密集的地点,为他们捐棉衣、送热粥。12月1日,郑州公交二公司车长陈艳军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介绍,11月10日起,在不影响公交正常运营前提下,他们会根据筹得的物资数量决定爱心发车频次,在首班车发车前,把车开到有务工人员集中的路口,每次大概会停一个半小时。
陈艳军说,刚开始的爱心车厢还比较“简陋”,只有公交公司职工捐助的热水和方便面。大家现在看到的“爱心流动衣橱”已经是车厢升级的3.0版本了。
前不久,郑州降温,陈艳军和调度员早班时常能看见很多务工人员早早地就在公交站点等着坐车去工厂。“看他们很冷,最开始只想让这些户外工作者能喝点热水、吃点泡面,后来才想到可以给他们捐一些棉衣,跟车队商量后车队也很支持。”
据陈艳军介绍,车队后期还积极联系了社会力量,短短两天就筹集到了500多件衣物。另外,“流动衣橱”对受助者的身份和拿取次数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领取。“我们每次出爱心车还会带两名工作人员,一名负责引导大家扫健康码上车、一名负责为大家盛粥。大家都是自觉排队、分批领取,出于疫情防控,每次只能允许10个人上车选衣服,拿到衣服下车了,后面的其他人才能上车。”
陈艳军说,他们每次出爱心车都会载70件左右的棉衣,而挑选剩下来未被取走的衣服公交公司后期也会联系捐助给其他公益组织,让爱心流动下去。
为不影响公交车的正常运营,每次出爱心车时,陈艳军和工作人员早上5点半就要开始收拾准备车厢,7点多就要回到公交公司,对车厢进行消毒杀菌,准备正式运营。
一公交车职工每天清晨4点起床为务工人员熬热粥
爱心车厢实行初期,另外一位郑州公交二公司的职工李女士就注意到务工人员经常吃泡面,“我觉得总吃泡面没有营养,对身体不好,就想着熬点粥,反正也就需要早起一会儿。”
李女士介绍,爱心车发车的前一天,她就会提前去超市把食材采购好,第二天清晨4点就要起床熬粥,大概要熬两个小时。“粥里的食材还是很丰富的,有红豆、红枣、百合,有的需要前一天晚上泡,我们盛粥的桶有30升。”
作为公交车驾驶员,李女士每天需要开车六七个小时。但为给务工人员“出一份力”,让他们清早就能喝上热乎乎的暖粥,她已经坚持早起了一个月。“听到那些务工人员连声说谢谢,夸我们志愿者真好呀,我们心里也很欣慰,觉得值。”
郑州公交二公司的职工朱女士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募捐来的衣服现在都存放在公交公司内部的临时仓库,有专人负责登记。“之前组织了公司职工捐助棉衣,但因公司人有限,两天就募捐得到了100多件,对务工人员来说还远远不够。有的务工人员还提出想看看书,我们就专门设了一个小书架。”
朱女士说,她曾问过司机陈艳军做这些公益行动累不累,陈艳军回复她“累啥累,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觉得累”。朱女士笑称,平时同事们看见陈艳军都喊他“主任”,“大家都觉得他像妇联主任,给人感觉很亲切,慢条斯理的,从来不着急,像一个知心大哥哥。”朱女士说,平时同事们有问题都会在调度室内互相倾诉,发泄情绪,这时候,陈艳军就会笑呵呵地出来,给同事们讲讲故事,安慰大家。“他虽是七尺男儿,但给人感觉就像是保姆阿姨。”
部分受捐助者自愿留下帮助清理车厢垃圾
目前,“爱心流动衣橱”只在公交公司附近的四个点轮流停靠。朱女士说,捐赠后的车厢整理的工作基本不用操心。朱女士最近才注意到,经常有工人大姐早早地就把放衣物的棉衣袋子扎得整整齐齐,大家挑乱后剩下的书籍也被她们整理好了。“车周边的纸盒、烟头也有人跟我们一起捡,我们特别感动,他们都是工人,有时难以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会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向我们表示无声的感谢。”朱女士说,周边的环卫阿姨和叔叔也都认识他们,爱心活动结束时,环卫工人还会提前过来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
此前还有很多爱心人士都从四面八方联系到公交公司,表示想捐衣服。朱女士说,“捐赠者有20多岁的年轻人,还有60多岁的叔叔阿姨,这个公交车车厢真的很暖心,它不仅仅是我们一两个人推出的暖心公益行为,而是郑州市所有爱心都集结汇聚到了这个车厢,所有的爱心和暖意也都随着这辆公交车在不断流动。”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见习记者 王婧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