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届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赛时,所有参赛人员将享受到最优质的保障和最具人性化的服务。这份自信源于主办方在冬残奥会筹备各个环节的精心组织和热情关怀。
场馆设施建设“细致入微”
作为“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中唯一一个残疾人体育赛事,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在打造无障碍服务方面彰显出东道主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受到各国和各地区参赛队员的认可。
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曾夸赞:“国家游泳中心是我经历过的历届冬奥会中最棒的冰壶场馆。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的设计非常精巧,考虑十分周到。”
“冰立方”场馆和基础设施副经理齐志广介绍,从2018年3月开始设计到2020年11月建设完工,团队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对场馆外围的各类出入口,场馆内的电梯、轮椅坡道、更衣间和卫生间都进行了无障碍升级改造。
除了运动员、裁判组拥有专用坡道,组委会也为媒体看台设置了坡道,方便残疾人记者参加报道。凯特·凯斯尼斯在考察后表示:“‘冰立方’赛场内的坡道设计既轻巧又优美,展现了中国风,使所有运动员都获得了很好的体验。”
“冰立方”的升级改造是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北京冬奥组委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冬残奥会5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通过场地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3个冬残奥村等非竞赛场馆已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竞赛场馆团队全部组建,非竞赛场馆核心运行团队全部到位,场馆运行计划不断深化。
无障碍服务“尽善尽美”
北京冬残奥会无障碍服务在细节之处做到“尽善尽美”。
在餐饮上,无论是食品的采购、存储,还是后期留样,针对运动员的每一批食材都进行病毒和兴奋剂检测。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介绍,在轮椅冰壶世锦赛举办期间,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特意邀请高级厨师掌勺,对有需求的运动员进行个性化供餐,还特意准备了酒精加热锅,让运动员随时能够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考虑到天气变化,每个房间都准备了两床被褥、电暖气和马桶垫,在国产洗衣机、烘干机上粘贴了英文标签。为照顾有花粉过敏和其他既往过敏史的运动员,管理中心特意在房间里安装了空气净化器。
无障碍服务在保障运动员舒适参赛的同时,也在关心群众顺畅观赛。针对有听力障碍的群体,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联合打造AI手语主播,从北京冬奥会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听障用户提供手语服务,让他们快捷地获取比赛资讯,感受赛场的激情与热烈。
基础保障工作“尽心尽责”
疫情是举办冬残奥会面临的最大挑战。
北京冬奥组委于今年9月30日发布了疫情防控关键政策,10月25日发布了第一版防疫手册,在通用防疫要求的基础上,兼顾防疫要求和残疾人需求,制定相应防疫措施。其中,考虑到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曾表示:“有的残疾运动员是通过唇语进行交流的,所以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要摘下口罩进行交流,之后再戴上。此外,有些运动员要坐轮椅出行,酒店、场馆、驻地、交通工具都安排好了无障碍设施,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也有志愿者提供帮助。”
医疗是冬残奥会举办的重点保障之一。场馆医疗官吴圣介绍,医疗保障工作要做到观念无障碍、信息无障碍、硬件设施无障碍和服务无障碍。为此,医疗团队赛前亲身体验场馆的无障碍设施,为方便运动员检测体温,特意加宽检测门;在场馆内外运动员路过的地方准备了防疫物资,根据运动员的抓取高度进行摆放。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经确定41家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场馆医疗救治团队,并做好矫形器、义肢和轮椅修理服务计划和导盲犬兽医服务医疗资源准备。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李公科介绍,截至11月22日,北京市交通委已完成冬奥场馆周边市管城市道路排查,涉及1000处盲道、坡道和10处公交站台。地铁老线车站无障碍设施、59部爬楼车、142部轮椅升降平台改造年底前将全部完成。同时,智能公交导乘系统建设方案制定完成,“北京交通”App上添加了无障碍信息。北京市还将逐步调整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确保年底前配置率达80%。
文/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