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分类意识薄弱、居住分散、硬件条件不如新小区……在老旧小区开展“撤桶并站”,一直是实施垃圾分类的难点之一,这块“硬骨头”如何“啃”下?石景山八宝山街道鲁谷住宅社区多措并举,通过“三步走”来破解老旧小区的垃圾分类难题。
鲁谷住宅社区位于八宝山街道鲁谷村,始建于1995年,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这里有896户,常住人口约2300余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高。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社区坚持“党建为引领”,以听取居民意见解决居民实际需求,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实施为前提,多次召开老街坊议事协商会 ,总结出“种类多容易混”“点位多督导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垃圾分类进行集中管理,促使居民定点投放,社区决定先采用“减桶定分”,将目前的垃圾桶数量减少,待居民形成定点投放的意识后,再实施“撤桶并站”。
此外,在与物业沟通方案的可行性,并考虑到各方利弊后,社区突破重重困难,对辖区110平米的大车棚进行重新规划,将其中的40平米改造为“生活驿站”,作为居民厨余垃圾投放站和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投放点位设置。
社区紧紧围绕条例精神,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致一封信、利用社区LED电子屏全天候滚动播放垃圾分类科普常识等多元方式,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系列宣传,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同时,社区还积极开展青少年“垃圾分类大课堂”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从而形成“以孩子为中心,带动每个家庭,家庭连动社区”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引领家庭,促进文明习惯养成,树立垃圾分类、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绿色文明生活理念。
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携手物业在南院建立了“石分达人积分兑换点”。通过“量身定制”活动,居民可以将厨余垃圾带到兑换点进行称重,按称重量换积分,最后累计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从而提升居民垃圾积极性,带领居民从源头垃圾分类、减量。
“撤桶并站”的成功落地,进一步提高了垃圾分类准确率和居民自主分类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以往点位散、监管难的难题,使小区巡查和督导的气力更加集中。
如今,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已经逐渐走近了鲁谷住宅社区的每一个家庭。走进社区,垃圾桶站旁干净整洁,居民垃圾分类井然有序,一个更加绿色、环保、宜居的社区环境展现在居民眼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