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文物、生动的场景、详实的史料……观看北大红楼“光辉伟业红色序章”主题展,一部饱含奋斗与血泪、成就与辉煌的近代革命史,仿佛从历史教科书上跃然纸上。透过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党史“教科书”,让观众强烈感悟到百年奋斗历程中构筑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展览勾勒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精神谱系。在第三部分第四单元“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1展厅,一张闪烁着小红旗帜的大幅“五四爱国运动形势图”首先映入眼帘,地图上的小旗帜、小圆点、铁轨段,分别标记着1919年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的城市,举行罢工、罢市的城市,铁路罢工地段。
从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率先罢工,北京、天津、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纷纷举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形成罢工、罢课、罢市高潮,五四运动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爆发当天,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赶到城内参加了游行。“在长辛店我们也同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车间向工人宣传,到车站向旅客宣传,到近郊向农民宣传……后来我们组织的‘救国十人团’,在长辛店工人阶级的支持和参加下,迅速扩大起来,成了学生和工人的联合组织,其中工人团员有五百余人。”何长工在《五四运动在长辛店》中,回忆起当时工人罢工、在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场景。
22展厅内,则是学生罢课照片、《申报》及《民国日报》等报刊关于学生罢课的报道,京师学务局遵令转饬各校校长职员率领学生回校的训令。23展厅中,一块锈迹斑斑的铁框上印着“商人罢市”4个字,边上是大幅“上海商界罢市,举行声援学生的游行”黑白照,一面玻璃上鲜红的字迹刻着“救国之业学生可以鼓吹,而实行之责实在我商工界同胞”……这些生动的展陈场景设置,让人对五四运动爆发时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高潮身临其境。
在这个历史阶段,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我甚望我们中国的青年认清这个道理。”第四部分第六单元“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第42展厅里,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发表的《青年与农村》中写道的一段话,在展陈中极为显眼。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分析中国社会,深入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广泛了解民众疾苦,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邓中夏在《长辛店旅行一日记》中写道:“长辛店的工人见我们到了,十分欢迎。对于我们很亲热,我们也觉得他们很友爱,好比兄弟一般,而他们工人也互相友爱”“长辛店的工人智识很高,团结很大,他们已组织成有很强固的团体”……正是这种中国知识阶级与工人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的氛围,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从学生掀起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到与知识阶级打成一气,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导力量……展陈里对人民引领革命的史实展示,勾勒出的正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一精神谱系。党的精神谱系中折映出的,就是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
走进展览第一部分“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间展厅,长卷的《马关条约》在这里展出。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一图片上注释着:“《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被迫割弃台湾;向日本支付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日本还得到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透过这屈辱的一纸长卷,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生于忧患”其灾难之深重。
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命运,无数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干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性地落到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身上。
救国的历史重任,如何落在工人阶级肩上?这一答案,在展陈第五部分第六单元“北方革命事业的蓬勃兴起”里被重点展示。北青报记者在53展厅里看到,一张“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形势图”(1922年1月-1923年2月)电子地图在这里展出。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为了救国救民,惨绝人寰的“二七惨案”也在这一运动高潮中发生。展厅里一份“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名录”让人触目惊心,长辛店分会、江岸分会、郑州分会、其他地区50多名工人,在运动中牺牲。
“我们何以受这等压迫,受人不能受的压迫?乃是因为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军阀手里,他们有的是军队、警察、兵工厂、监狱,所以能够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我们工人除了两只手两条腿能做苦工以外,什么也没有,所以才受他们这样的任意蹂躏、任意压迫,这就是国家的政权为军阀们独占了,我们没有一点政权的缘故……”从一块字迹已经模糊的青灰色石碑上,刻出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告全国工人书》(1923年2月7日)能清晰地看到,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工人运动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第五部分展陈的54展厅里,整面墙的浮雕刻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牺牲的部分党员”头像;一幅等身高的“李大钊在北京遭到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逮捕就义前”的黑白照片、顶上挂着行刑绞首架……从这些展品中不难看出,在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也一直面对各式挑战、遭遇艰难险阻。但就是在这样患难的背景下,党组织不断成长壮大,并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命运才得以改变。
“自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正如展陈第六部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55展厅里悬挂着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里的这段话,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古语,表达“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正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奋勇前进路上重要的精神谱系之一,也是这次展陈给观众带来的一个重要昭示。
“马列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北青报记者看到,展陈第五部分有个别具匠心的陈列特色,即每一单元的展厅里都挂有一幅精美的油画,第一单元第44展厅里挂着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油画意境,令人印象极深。画中,在满天纷飞的皑皑大雪里,李大钊扮作商人帮助陈独秀秘密出京奔沪,途中,李大钊和陈独秀商讨了建党的问题,并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这一油画内容,凸显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酝酿和筹建过程中一大关键词:“结合”。五四运动后不久,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李大钊和陈独秀认识到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两人积极商讨和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同时在北方和南方筹备建党。
展览显示,张申府在1982年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也见证了在这样的“结合”下才酝酿出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告诉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改称共产党了,其他一些国家原来叫社会党的也正在改称共产党,并叫我回信给陈独秀,不要叫社会党,就叫共产党。”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从展陈第五部分第二单元“共产国际代表来中国”第45展厅里的画油“维经斯基与李大钊在红楼会晤”,到展陈第六部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58展厅里播放着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影像,展示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强大力量。
展陈的第六部分用大量视频和文字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整个展陈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动诠释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构建出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精神谱系。
金句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李大钊《狱中自述》(1927年4月)
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它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消除尽,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上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
——长辛店工会成立时所唱《五一纪念歌》(1921年5月1日)
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1917年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发表在《新青年》第3卷第2号的文章《体育之研究》。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5月1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