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新机构更好呵护群众健康
经济日报 2021-05-17 10:00

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该机构的成立,如何进一步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就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医药卫生政策专家胡颖廉作相关评论。

近日挂牌成立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成后专门组建的政府机构,其组建挂牌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对于优化我国公共卫生治理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那么,下一步如何更好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是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有分析表明,此番国家疾控局整合了卫生健康委内设的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应急办公室以及直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监督中心等,将承担制定传染病防控政策等五大职能。这一做法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的针对性弥补和回应,抓住了改革重点,具有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疾控机构职能将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将不同健康促进行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例如,传染病大流行不仅考验疾控机构的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等专业防控能力,也对城乡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健康教育、社区首诊、疑似病例报告等能力提出挑战。因此,下一步可建立具有包容性的政策协调机制,将国家疾控局职能与同样由卫生健康委负责的基层卫生、职业健康、食品安全标准、爱国卫生等职能有机融合,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

其次是推动医防高效协同。所谓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协同,是指通过防治结合、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过程。过去一些地方存在“重医轻防”观念,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整合。很多情况也表明,医防协同需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组建高规格的国家疾控局之后,我们需要借鉴有关经验,从政策源头提高“医”和“防”之间的协调性。期待国家疾控局能够立足专业融入大健康,通过整合人才培养、专业人员互派、完善双向转诊等方式,让医防高效协同和无缝衔接。

再次是开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新篇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卫生合作援助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中国疾控中心的全球公共卫生中心工作人员不足20人,国际卫生合作援助的专业性也有待提高。建议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为契机,把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纳入参与全球治理框架内,优化协同卫生、外交、商务、国际发展合作等部门工作,在创新治理工具、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文/胡颖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