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探亲”逆向团聚,精神诉求同样不容忽视
北京青年报 2021-05-07 07:30

VCG111282426337.jpg

五一长假期间,江苏徐州园博园建设工地某项目部精心安排,把10余位农民工家属请到工地“探亲”。“真高兴,能够在工地上跟老婆团聚。”来自湖北十堰的工人陈传明兴高采烈地说,现在干活特别有劲,不光是因为老婆来了,还因为项目部能够如此对待工人。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驱动许多农民外出务工。受疫情影响,不少农民工在春节选择了“就地过年”;清明和五一长假期间,许多人“补偿式返乡”回家探亲,有些农民工却由于工期紧张难以“回家看看”。邀请工人家属“工地探亲”来实现逆向团聚,见证了用工单位的善意和温暖。

在艰辛的劳动之余,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常比较单调乏味,工地也缺乏文化娱乐设施,玩手机、看视频成为他们打发时间的主要渠道。在互联网时代,通过视频通话,农民工固然可以和亲属“屏对屏”,亲情互动的成效却赶不上“面对面”。项目方做到换位思考,懂得“想民工所想,急民工所急”,“工地探亲”虽然增加了一定的经济开支,但是温暖了民工的心,也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普通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需要更多的呵护。农民工和亲人团聚是一种正当诉求,当这种诉求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难以满足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权利可以被漠视、被剥夺,而是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进行弥补。通过“工地探亲”逆向团聚,只是其中一种手段。此外,项目方还要在丰富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上下工夫,给他们提供更多接地气、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和其他劳动者一样,农民工不仅盼望钱袋子更鼓一些,也渴望精神食粮更丰富一些。不论是“务工夫妻团圆房”,还是“工地探亲”逆向团聚,一个旨在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社会,普通劳动者一些曾经被遗忘和忽视的权利,应该重新被认识和发现,重新得到尊重和回应。当普通劳动者得到更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慰藉,他们才会更有干劲,才会在平凡的世界中创造更多的业绩。

文/杨朝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让农民工兄弟劳有所得、安心过年”!省级党委书记前往工地一线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5-01-27
新春走基层 | 北京多种形式持续推进“春暖农民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2
“农民工获表彰比重创新高”彰显鲜明导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西城区:吹响治欠前哨 全力保障劳动者安“薪”无忧“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治理欠薪需要关口前移
经济日报 2024-01-07
各地推动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新华社 2024-01-01
西城启动夏日根治欠薪行动 为劳动者撑起一片“绿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2
北青快评 | 每一个为城市建设出力流汗的人都值得铭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