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朋友是如何“看”电影的?4月17日,北京青年报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jiaoyuyuanzhuo)联合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为圆桌小记者们打造了一场“假如给我三天黑暗”关爱与体验专场活动。在心目影院活动现场,小记者们用丰富的语言向盲人朋友讲述大自然题材纪录片中的花草虫鸣。
活动当天,十几名小记者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以纱巾蒙眼走进电影院。只见小记者们分为三组,每组带头的队员使用盲杖,带领排在后面的小记者依次走过走廊、电梯,最终大家花费了较正常行走数倍的时间,才到达影院会议室。在这里,小记者们见到了金牌视障培训师江波老师。
江波在花季年龄失去光明,但黑暗并没有把他打倒,他喜爱阅读、热爱主持,普通话通过国家语委一级甲等水平测试。他喜欢分享,向大众普及助盲知识也是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江波向小记者分享了他的日常生活,比如如何通过盲文阅读、如何乘坐公交地铁等。
之后,江波又通过盲文写字板和写字笔,向小记者们普及了盲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盲文其实就是一种拼音语言,通过拼音的组合可以组成盲文。”经过多次练习,小记者们终于可以用盲文打出自己的名字。随后,江波又给蒙着眼睛的小记者们播放了一部大自然题材的纪录片,在仅靠听的情况下,小记者们猜出了纪录片是关于“虫子”的生活。
接下来,小记者们摘下了蒙在眼睛上的纱巾,认真观看了几遍纪录片的片段,并向身边的盲人朋友讲述纪录片的内容。最开始小记者们仅用几句话描述纪录片,到最后小记者们却仿佛朗诵一篇完整的文章一样,共同向盲人朋友详细讲述了没有旁白的故事。在活动结束前,小记者们还进入“心目影院”放映厅,观看志愿者如何为盲人朋友“讲”电影,告知他们没有旁白和台词时的细节信息。
据了解,从2004年起,“心目影院”就开始为视障人士讲述电影,补充视障观众的视觉信息。17年来坚持与盲人朋友一起,用心灵的目光欣赏和感悟电影艺术的魅力。如今每逢周六,经过培训的电影讲述志愿者便会在此为盲人朋友讲述一部电影,至今讲述电影近千场,被评为北京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金奖项目。
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黑暗行走体验、蒙眼观影体验、盲文学习和基础助盲技能学习等环节设计,触发小记者们对视障弱势群体的共情和同理心,了解和掌握基础助盲技能,倡导无障碍社会环境建设意识,树立公益理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