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国寺小吃总店做青团、在航空体验基地感受模拟飞行的乐趣,从“老字号”到“新科技”……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青年报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jiaoyuyuanzhuo)小记者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小长假。
青团,是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之一。为了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4月4日上午,护国寺小吃总店迎来了教育圆桌的小记者们。非遗传承团队的王延斌师傅首先为小记者详细讲解了寒食节的来历和青团的制作步骤,从如何和面,到传统的青汁是怎么被压成面皮包馅料,一边讲着还一边给小记者做演示。小记者聚在面点师傅的桌前非常认真地听着,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听完王师傅的讲解后,小记者们回到各自位置上开始大展身手,大手握小手,将春天的滋味揉进小小的青团里。也有动手能力强的小记者不需要父母的帮忙,来自景泰小学三年级的张博为就率先把亲手制作的第一个青团,塞进妈妈的嘴里。孩子们在做青团的过程中兴致勃勃、七嘴八舌地交流着自己制作青团过程中的趣事。
除了南方的青团小吃,小记者们还学习了北京小吃“艾窝窝”的制作手法,别看都是一捏一揉塞进馅料,但要让粘粘的江米面乖乖听话,还真是破费一番功夫。体验环节结束后,不少小记者脸上都沾上面粉,但看到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又是开心不已,“没想到这些小吃看着步骤简单,但制作起来并不容易,以后我会更加珍惜粮食。”东城区培新小学三年级的张淏洋说到。
随后,北青报记者还给小记者们讲授如何把清明节做青团写得生动有趣,小记者申紫璇描述包青团的过程时写道:“青团好似在舞台上跳芭蕾,随着‘舞者’一圈一圈的转着,一个个青团出炉了。”
制作清明小吃的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又来到位于怀柔的御泽祥云航空科普基地,在专业航空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深入学习了航空安全教育,“飞机起降时为何要调直座椅、充电宝为何不能托运、应急逃生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个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被答疑解惑。
在专业培训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还参观了农业无人机飞行及操作演示。最令孩子们期待的要数空客A320模拟机讲解及实操体验,小记者们现场学习到飞机仪表盘知识,体验实操驾驶飞机起飞、飞行、降落的过程,整场活动寓教于乐,小记者们也在意犹未尽中恋恋不舍地离开基地。
▲扫二维码获取更多新鲜教育资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彭小菲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