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4.9分,猫眼评分7.6分,MDb评分5.4分,烂番茄新鲜度75%——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无论在国内国外,口碑都翻车了。9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后,截至记者发稿前为止,《花木兰》总票房为1.66亿元。对这部成本接近3亿美元的迪士尼巨制而言,如今的票房成绩实在堪忧。
《花木兰》的失灵,让已经上映了三个星期的《八佰》继续票房长虹:《八佰》从9月13日起重回单日票房首位,目前总票房已经突破26亿元。
花木兰是迪士尼唯一一位“中国公主”。影片上映前,全亚裔卡司,包括刘亦菲、巩俐、甄子丹、李连杰等多位中国知名演员挑大梁,让这部电影备受期待。电影上映后,中国观众觉得《花木兰》“魔改”,外国观众则高呼“毁童年”。真人版《花木兰》为什么两头不讨好?
外国观众:毁童年了!还我木须龙!
真人版《花木兰》改编自1998年迪士尼推出的同名动画电影。当年的动画版在全球收获颇为亮眼的3亿美元票房,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人物成为不少西方小孩仰慕的女性英雄——在迪士尼公主们大多乖乖等待王子拯救的上世纪90年代末,来自遥远东方的木兰却毅然代父从军、活出自我。
有了珠玉在前,迪士尼也逃不过“翻拍魔咒”。在国外评分网站IMDb的《花木兰》条目下,不少外国网友愤怒留言:“别再毁我童年了!”“这部《花木兰》完全没有动画版的趣味与魅力。”“本来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原声带,但是并没有!全部都毁掉了!”
真人版《花木兰》虽然在故事情节上沿袭了动画版,但在影片风格上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真人版的气氛严肃庄重,甚至略显沉闷,在迪士尼的一系列公主片中也是一个异数。最让国外观众不满的一点是,真人版《花木兰》将动画版中的人气角色木须龙删掉。木须龙心地善良又幽默,是动画里的笑点担当,也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真人版只出现了代表木兰化身的凤凰形象,但凤凰仅作为一个意象使用,并不像木须龙一样参与剧情、与其他角色产生互动,更别提制造笑点。
真人版《花木兰》不仅缺少了插科打诨的木须龙,也没加入迪士尼公主片常见的歌舞片段,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战争场面,配乐也显得毫无存在感。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动画版的电影原声非常经典,其中克莉丝汀·阿奎莱拉演唱的《倒影》更入围了当年的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中国观众:满头问号,“魔改”中国文化
1998年的动画版《花木兰》虽然经典,但本质上还是一个“西方想象中的东方”的故事,因此一度在中国遇冷。22年后的真人版作出了不少改变:起用刘亦菲、巩俐、甄子丹、李连杰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其他角色也是全亚裔卡司,但在中国观众的眼里,仍然避免不了“魔改中国文化”。
去年,《花木兰》预告片释出时就曾引发一波争议:《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在影片中变成了全脸刷白、额头涂黄的惊悚妆容;根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描述,花木兰应该是北方人,片中却住进了南方的福建土楼;目前公认花木兰是北魏时期人士,但她在片中却打起了元朝才出现的太极……
看完全片之后才发现,预告片的这些史实争议都不过是细枝末节。真人版《花木兰》编剧团队试图将中国传统价值观融入故事内核,结果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人版不愿意放弃近年大热的“女性力量”视角,试图展现花木兰“女子能顶半边天”“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成长轨迹,又借助巩俐饰演的反派仙娘,展现女性可能遭遇到的歧视和困境。另一方面,真人版又把花木兰放在“忠勇真孝”的价值框架下评判,无论她怎么成长,最终的归宿仍然是解甲归田、回家孝顺父母。花木兰的核心价值语焉不详,导致外国观众难以理解,中国观众则觉得像“封建糟粕”。
而被许多外媒称赞的战争和打斗场面也无法讨得中国观众欢心。有豆瓣网友评价:“到处都是bug,更不要谈人物了,完全的网络游戏质感,不知道这片的投资花在哪了?”“想做出一种有别于此前迪士尼风格的史诗感,但受限于童话风格,战争场面看起来像儿戏。”
[数据]
Disney+高端点播付费模式遭吐槽
受到疫情影响,《花木兰》在北美等地放弃院线发行,改为9月4日起登陆迪士尼旗下的流媒体平台Disney+,无法使用Disney+的地区则如常登陆院线。作为一部以中国传统人物为主角、起用多位中国知名主演的电影,中国是《花木兰》的重要市场之一。但是,中国内地上映时间定在9月11日,比Disney+上线时间晚了整整一周。从9月4日开始,《花木兰》的豆瓣评分便一直下降:最初5.9分,之后一度跌至4.7分,如今略回升至4.9分。
迪士尼这种“一半院线、一半流媒体平台”的发行策略激起了不少影院从业者的不满:在全球影院都等待着大片救市、带动影院票房的当口,迪士尼却临阵逃脱。法国就有一位影院老板用棒球棒把《花木兰》的海报给砸坏了,他在受访时表示,影院为《花木兰》做了很久的宣传,最终却失去了这部影片,让人非常沮丧。
至于《花木兰》的流媒体点播,迪士尼采取高端付费方式,观众需要以29.99美元的价格进行《花木兰》单片点播,而这个价格比去影院买一张电影票的价格还高。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迪士尼瞄准的是家庭观众,30美元就可以全家一起看《花木兰》,总花费比进影院便宜。
而《花木兰》给Disney+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明显的:《花木兰》上映后,Disney+的下载量上升68%,达到89万次。根据SensorTower Inc.的初步数据,除了下载量激增外,消费者在这款应用上的支出也比一周前增长了193%,达到1200万美元。
只是,《花木兰》的影片质量让不少观众心疼花出去的钱,有外国网友总结了一个“30美元的更好使用方式”:四刷《信条》;给妈妈买一束花,她值得;订阅网飞,就不用整天蹭别人账号了;捐掉,总有比迪士尼更需要这30美元的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 实习生 卫弥萱
图/剧照、海报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