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关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或通过网络投票、点赞、答题、知识竞赛、推广宣传等方式开展与教育无关的活动。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9月10日《齐鲁晚报》)
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山东就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征求意见,明确提出切实减轻教师事务性工作任务。减负清单分为五大类共20条,条条剑指当下困扰广大教师的难点痛点问题。如此实实在在的减负清单,可谓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现在许多老师抱怨工作太忙太累,事实上很多“忙”和“累”都是教育以外因素造成的,是外界强加给教师的负担。去年10月,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村女教师李田田在网上发表文章吐槽,“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老师还得走访扶贫,算老百姓收入,搜集整理信息,填写各种资料”。这只是老师负担过重的一个缩影。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周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16小时,远超法定时间。其中,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以至于有老师感叹,做一个安安静静教书的老师太难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教师的职责,《教师法》第三条说的很清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非教学任务喧宾夺主,“不务正业”成为常态,不仅增加了教师们的负担,也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学校和教师缺乏准确定位,将其混同于一般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在安排部署驻村扶贫、创优评先、安全稳定等系统性工作,摊派任务一样也不少。同时,形式主义也是重要因素。在有的部门看来,学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不管开展什么活动,“进校园”都可以成为展示活动成果的有效载体。“通过对本班35名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幼儿有涉黑涉恶情况。”去年发生在无锡的“幼儿园摸排涉黑涉恶事件”,就被中纪委点名批评“作风不实、形式主义问题突出”。
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强调“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教师减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源头上查找教师负担,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
不只是山东,在9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透露,将督促各省份年内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在认真制定减负清单的同时,各地还应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推动负面清单制度落地生根,入脑入心,确保广大教师能够“专业人干专业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文/张淳艺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