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近8万亿元信贷资金会投向哪里?
证券日报 2020-07-15 12:20

多增6439亿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民币贷款多增加3万多亿元也是合理的。

今年上半年,为抗“疫”而推出的一些特殊的、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完成了使命,顺利退出。比如2月份出台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春节后开市前两天投放的1.7万亿元的流动性,以及之后推出的5000亿元支持复工复产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到常态水平,这些政策在实施完毕后即告退出。

但仍有一些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政策会延续到下半年。比如6月1日出台的两个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直达工具:一个是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有效期最长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另一个是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

上半年货币政策不但在量上满足了抗“疫”的需求,同时在价上也做出了调整,2月份调降再贷款利率25个基点,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1年期的LPR利率下降30个基点。6月29日,央行发布通知决定于7月1日调降再贷款再贴现利率25个基点。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那么,下半年近8万亿元的人民币新增贷款会投向哪里呢?7月7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召开的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给出了答案: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着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

信贷资金的这种投向是对之前政策导向的延续。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是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这个增长速度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40.9%,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制造业贷款的快速增长,首先是其转型升级加快且成效显著,吸引金融机构增加资金投放;其次是金融机构对制造业进行了再认识,二者共生共荣的关系得以确认。国际上对制造业企业的争夺,也教育了金融机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制造业,以及对他们的支持。所以,近年来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倾斜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是必然的,而且会更加强调灵活适度,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会更加灵活,强化直达实体经济的功能;二是总量上会适度,确保将资金投入最需要的地方;三是价格上也会适度,引导利率适当下行,更好地与经济增长率相匹配。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拆解信贷“成绩单”资金流向了哪里?
证券日报 2025-07-16
增加17.1万亿元!信贷资金流向了哪儿?
经济日报 2024-12-14
1-2月新增信贷主要投向哪些领域?央行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前三季度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9万亿元 占全国增量比重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0-24
前7个月信贷增加16.08万亿元 宽信用进程总体方向不改
上海证券报 2023-08-12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央行有关负责人详解上半年金融数据
新华社 2023-07-15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出招?
​第一财经 2023-07-14
6月新增信贷显著回升 下半年社融有望稳步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3-07-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