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潭“半路出家”的养兔达人:赊兔与农探共同致富
中国新闻网 2019-08-08 16:52

添饲料、扫圈舍、铺垫料……一大早,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南门河村妇女马玉芳就从家出发,徒步前往10公里以外的富民种草养兔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忙着照料獭兔。

“养兔要操心,得每天细心观察兔子的状态,以防感染疾病。”马玉芳说,喂兔不能太饱,要定时定量,每次七八成饱就好,不然会引起兔子腹泻、腹胀。提及“养兔经”,已有近11年经验的马玉芳侃侃而谈。

但在11年前,马玉芳还是一个整天围着锅台、灶台转的农村家庭妇女,负责下地务农、料理三餐、洒扫庭院,一家6口人主要的经济收入源自在村兽医站工作的丈夫。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入学,加之父母年迈多病,马玉芳时常感觉“家里钱财紧缺”。

2008年,马玉芳从在外经商的朋友口中得知獭兔毛市场紧俏,为了赚些钱贴补家用,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她和几个伙伴办合作社,养起了獭兔。但由于前期缺乏经验,疏于管理,加之獭兔毛市场崩塌,仅一年时间,合作社不但没挣到钱,反而欠了不少债。

在所有人都打算放弃时,马玉芳扛起债务,决定继续养兔。“做啥都要慢慢摸索,这次不行,总结经验下次一定能干成。”她说,当时最大的困难除了经济原因,还在于伙伴和家人的不理解,“越是这样,我就越要成功给别人看!”

看书自学、上网查资料、请专家培训……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加之兽医丈夫的帮助,马玉芳渐渐从一个养兔“小白”变成一个“专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疫、配种,以及照顾幼兔,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出栏率。”她说。

联系农家乐、超市,逐渐摸索打通獭兔的销售渠道后,马玉芳的“獭兔生意”渐渐好转。初尝养兔甜头的她第一时间就动员身边的老人和妇女,凡是有养殖意愿的,她都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种兔,家庭困难的甚至会赊欠,“自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真正富”。

“阿婆们在家看娃时养一两窝,一年赚几千块钱没问题。”马玉芳说,接下来她会渐渐扩大规模,把兔子养殖做成一个产业链,让村民们都能参与进来,都有钱挣。目前,马玉芳的合作社通过散养和入股带动贫困户15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近5000元。

据悉,近年来,临潭县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入股分红带贫模式,全县67家合作社共吸纳贫困户2537户,入股产业扶持资金5447万元。

文/闫姣 敏海彤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公布,北京57地入选
中国文明网 2025-05-23
历史|王昌龄 大唐豪侠爱吃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7
历史|王昌龄 大唐豪侠爱吃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7
赏读|​鲁迅:《兔和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农闲变农忙 “冬季市场”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
西安晚报 2024-01-18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兔年读兔:东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兔主角都是谁?
北京晚报 2023-01-30
你知道吗?北京古往今来地名与景观中,有不少与“兔”有关的名字
北京日报 2023-0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