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被侵权,为什么会私了?这本书做了研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14:27

在文学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版权保护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6月13日下午,《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办。

这部报告文学作者为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和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全书11章20万字,以平实通俗的文学语言,以《著作权法》修订完善为主线,通过经典案例和采访,由浅及深地解读剖析《著作权法》的关键条款和社会广为关注的版权热点问题,为社会公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展示了新时代我国著作权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

这是一本版权知识及意识的启蒙读物

研讨会上,《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程绍武谈及读了这部报告文学后的感受时表示,这部作品具有专业性、知识性、警示性、教育性、可读性、启蒙性和普及性。比如在普及性方面写到了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江南写的《此间的少年》只是用了金庸笔下的名字,写了一群北大学生校园的故事,青春校园小说,跟金庸作品的故事情节完全没有关系,后来经过法院判要向版权人支付版权收入的30%。作者对这个案子做了非常专业的分析和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这个作品增长了我们版权方面的知识,也开阔了眼界,是一本版权知识及意识的启蒙读物。作为作家应该人手一册,非常有意义。”程绍武表示,这部报告文学里还写到了《北平无战事》主题歌剽窃的是樊发稼的诗,他看了以后很新鲜也很奇怪。“对于我们确实有知识性、教育性,甚至还有警示性。”

程绍武还注意到,这部作品还写到万松中文网侵权起点中文网,非法复制了5000多部作品,最后侵权人被刑事处罚判了3年半。这些都展现了中国版权保护30年道路的历史进程。此外,相比其他报告文学读的时候要么是数字数据的堆积,要么就是枯燥的进程,这部作品则在艺术手法上做到了专业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通过《创作之伞》启蒙作家和社会公众

研讨会上,本书第一作者李燕燕透露,在创作取材阶段,自己遇到了许多艰巨的挑战,如作家对隐私保护的担忧、出版单位的压力以及作家与出版社之间的复杂关系,但出于作为报告文学作家的责任感,她从未停止创作。

“报告文学作家承担着引领大众去看见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先启蒙自己的心,进而去启蒙社会。” 她希望通过《创作之伞》启蒙作家和社会公众,使他们明白法律是解决侵权问题的有效手段。

李燕燕还表示,在《创作之伞》一文当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细节,她觉得这正是文学普法区别于其他普法形式的鲜明特点。当她采访到一些抄袭他人作品现象的时候,告知被侵权人去对质,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私了,另一种是将事情闹得非常大。

“在重庆就有这样的案例,一个叫李浩白的作家,他写的三国系列书籍卖的非常火。结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我在一个书店看到的一本书,跟你的书内容像的不得了。这是另外一个人写的,他的抄袭率达到90%以上,那本书籍恰好也卖的特别好。为此,李浩白打了一年官司拿到20万。”李燕燕称,她还有专门一章写“我为什么会私了”,就是揭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的本质规律原因。

研讨会最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总结道,《创作之伞》是作家与专家的合作范例,是文学性和专业性相得益彰的作品,是一部充满文采,实地性强,执法的警示书,创新了报告文学的结构模式,“以论带史”,也起到了“以案说法”的作用。

据了解,《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是中国作协2023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新华文摘》今年第四期转载近四万字,并做封面推荐。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重庆出版集团正在与海外出版机构洽谈版权输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活动|长篇报告文学《脉动大湾》新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2
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伞》新书发布 反映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4
板块结构书写乡村振兴的不同类型 长篇报告文学《群山回响》研讨会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用AI绘画的人,享有著作权吗
解放日报 2023-12-14
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伞》作品首发 聚焦著作权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