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用诉前监督开创个人信息保护新天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1 15:25

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30日发布一批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包括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督促保护服务场所消费者个人信息行政公益诉讼案等8件,其中有4件是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监督案例。检察机关灵活运用诉前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相关违法主体积极整改,充分体现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优势,激活行政执法效能,把诉前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的特点。(3月31日《工人日报》)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对消费者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穷尽一切手段,包括运用公益诉讼对公民个人信息予以有效保护,实乃题中应有之义。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授权检察机关可以提起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以来,检察机关提起该类公益诉讼已经常态化。此举不仅较好化解了个体公民维权面临的专业知识不足、诉讼成本高和风险大等困境,也在更大范围内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释放了以儆效尤的震慑效应,有力促进了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良好风尚的形成。

然而也应看到,当前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还普遍存在事后严肃追究侵权责任有余,事前防范不足的短板。也正因如此,不少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不但没有被及时遏制,而且在公益诉讼提起前和诉讼中,损害后果被进一步放大。如何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关口前移,减少和阻止侵权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进而把侵权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给检察机关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如此背景下,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提起前主动开展诉前监督,既是对民众关切的回应,也是对开创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新天地的有益探索。所谓诉前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前,因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监督其履行法定职责的程序。

追根求源,公民的个人信息被非法侵害,虽然主要源于侵权者的利欲熏心,但在一定上也与对此负有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作为密切相关。鉴于此,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通过诉前磋商、召开听证会、发检察建议等方式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让其在监督下主动有针对性地堵塞监管漏洞,也就完全必要。

更重要的是,此举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助于从源头上筑牢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从此次发布的4件诉前监督典型案例来看,相关职能部门均高度重视检察建议,对自身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存在的管理机制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有效消除了公民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推动了行业、领域、系统内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普遍性和根源性问题的积极解决,诉前监督机制在公益诉讼中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关乎社会公共利益,既需要公益诉讼常态发力,更需要通过公益诉讼举一反三地从源头上筑牢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堤坝。在这种意义上,由检察机关诉前监督相关行政机关当好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神”,则不失为优选。此举创新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手段,必能开创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新天地。检察机关应再接再厉,在公益诉讼中创新出更多类似接地气的新机制,推动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断跃上新台阶。

文/张智全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最高检:生物识别、金融账号等敏感个人信息被纳入保护重点
澎湃新闻 2024-02-28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执法 共同守护好个人信息安全
人民日报 2023-11-02
最高检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案例,含强采人脸信息等
央视新闻 2023-03-30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就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最高检微信公众号 2023-03-30
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9300余人
检察日报 2023-03-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