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会忘记|草原上的猎鹰“达斡尔族情报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8 13:04

从白山黑水到热带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从华北平原到南海之滨,随着日寇侵略的战火向我国中部、南部蔓延,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各族人民誓死抗日的滚滚洪流。

中国会亡吗?不会亡,胜利最终属于中国。中国能够速胜吗?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力量如万物生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所到之处皆遇各族军民的顽强抵抗。

任凭惊涛骇浪,屹然砥柱中流。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艰难且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各民族军民振奋精神、团结一心,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

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山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是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北山阵地遗址,亦是达斡尔族情报组曾经战斗的地方。

五四运动爆发后,海拉尔地区出现了一批向往共产主义、渴望投身革命的达斡尔族青年,年少的郭荣茂正是其中之一,后来他成为了达斡尔族情报组负责人。

郭荣茂1902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一个达斡尔族贫苦牧民家庭,后参加革命。他与妻子蒙古族女战士色颇勒玛“两人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多次将所收集的日伪军政情报转报蒙、苏派来的情报员,或以寻找散失马匹等借口,冒着生命危险越境递送情报。”海拉尔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委主任乌丽雅苏告诉政知君。

“达斡尔族情报组”照片,侧坐者为郭荣茂(资料图)

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在中苏、中蒙边境修筑了17处军事要塞,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其中海拉尔要塞是日军对苏作战西部战线重要的战略基地,由日本关东军抓骗来的数万名中国劳工修筑而成。郭荣茂等情报人员潜入施工场地周围,还扮成民工潜入日本招收的装卸工队,进行大量调查,绘制出详细地图,这份情报助力苏军迅速突破了日军自以为固若金汤的海拉尔要塞。

1942年3月初,因遭叛徒告密,郭荣茂在南屯被日军和伪警察逮捕入狱。日本宪兵队对他用尽了种种酷刑,但他始终守口如瓶。1944年4月,郭荣茂再次被捕,不久之后被日本731部队秘密杀害,年仅42岁。“他的一只耳朵被割掉了,手指甲没有了,头发被拔掉了,脸被烧烂了,走路一瘸一拐。我的舅舅原本是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已经被折磨得让我完全认不出来了。”这是外甥女玛尼在狱中见到郭荣茂的最后一面。

“除了郭荣茂夫妇,他们整个家族都在参与抗战时期的情报工作,诸多亲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情报员。”乌丽雅苏说。

当时,在呼伦贝尔及其周边地区,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红色秘密情报组织共有30多位成员。有在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发现,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的苏和巴特尔;有13岁就打进日伪政府机关担任机要打字员的少年女英雄马茹西;有潜伏在日伪军中的郭文通少将等。他们把搜集到的日军情报通过红色地下交通线和无线电波源源不断地传出去,与日寇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惊心动魄的情报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内展示着郭荣茂事迹(右三展板为郭荣茂)

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每年接待的各族观众达到20万以上。园区内海拉尔北山要塞遗址保存完好,馆内醒目地展示着郭荣茂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这是呼伦贝尔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教材和精神旗帜。郭荣茂在抗日战争期间以情报工作为核心的英勇斗争,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深刻诠释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乌丽雅苏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樊宏伟 高语阳

相关阅读
国家不会忘记|蒙古族“抗日三女王”请缨杀敌
政知见 2025-08-28
国家不会忘记|“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筑起抗日堡垒
政知见 2025-08-27
国家不会忘记|朝鲜族女战士牡丹江岸青史标芳
政知见 2025-08-27
国家不会忘记|东北抗联将士与鄂伦春兄弟金兰结义
政知见 2025-08-26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今秋首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5
淬火青春|思想淬炼燃明烛 抗战青春绘光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5
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新华社 2023-08-23
他们在70年前义无反顾重回战场 以身许国的英雄祖国不会忘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