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丰台人才大讲堂”邀请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先生在丰台国际人才港开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场以“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为题的专题报告有着特殊意义。
戚发轫1933年出生于大连。活动现场,谈到童年时光,戚发轫回忆道,自己读小学时会被日本孩子随便欺负。从那时起,戚发轫就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学航空,造导弹,保家卫国。”1952年,戚发轫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在丰台工作生活十余年。
讲座中,戚发轫从“什么是天”“为什么要上天”“怎么上天”谈起,回顾了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号飞船系列的研发过程,讲述了面对重重封锁和压力,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突破关键技术,创造了载人航天领域“零失误”的中国奇迹,系统呈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无论是传统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贯穿其中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为有爱,才能圆梦。在老一辈航天人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之后,青年一代要肩负“从大到强”的历史使命,做“有准备、有爱心、有梦想、有本领”的青年,把个人理想投入到国家需要、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去,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戚院士的那句‘把岗位的事做到极致就是爱国’的话直抵人心。”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干部高博闻表示,“我们将立足航天事业发祥地与核心生活配套区定位,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从子女入学、老人照护、社区服务、诉求响应等细节入手,做实航天职工及家属保障,全力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此次讲座吸引了非常多青年学子参与,北京十二中的同学们表示,戚发轫先生讲述的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的故事令人鼓舞。一位青年学子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学生我们更要以老一辈航天人为榜样,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丰台区始终坚持“全域人才”理念,今年,行动聚焦“青年友好生态城区”建设,发布“丰”赋青年服务计划2.0版,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在丰台集聚。接下来将持续激活“丰台人才大讲堂”品牌效能,助力每一位人才在丰台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