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话题|在宽严相济中精准打击洗钱下游犯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7 08:1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8月25日共同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回应基层办案机关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裁判规则,统一法律适用。

在司法实践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既是发案数量较大的洗钱类犯罪,也常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的下游犯罪出现,社会危害性显著。鉴于此,最高法曾于2015年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在实践中收到了震慑洗钱下游犯罪、有效推进反洗钱工作开展的良好效果。然而,随着犯罪手段的持续翻新,洗钱下游犯罪日益呈现出团伙化、链条化和产业化等新型特征,司法实践中常面临如何有效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难题,亟须建立更清晰、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

在此背景下,“两高”适时发布《解释》,细化裁判规则并明确量刑标准,充分彰显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鲜明导向。一方面,强调对组织者、骨干成员及情节严重者依法从严惩处,突出打击重点以维护司法权威;另一方面,注重区分不同行为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情节轻重,对情节较轻者依法从宽处理,确保刑罚与罪责相适应。此举契合了精准打击洗钱下游犯罪的实际需求,是兼顾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生动体现。

宽严相济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核心原则。《解释》在强化打击力度的同时,坚持差异化处理与罚当其罪的平衡兼顾,不但严格限定“主观明知”的认定条件,审慎适用推定规则,防止刑事打击范围不当扩大;而且采用综合性认定标准,从犯罪关联性、主观恶性、行为手段及危害后果等多维度全面评估社会危害性,突破“唯数额论”的单一评价模式。这种分类处置、区别对待的机制,不仅保障了刑法的威慑效能,也避免了刑罚滥用,彰显了现代刑事司法精细化与人本化的特征。

此外,《解释》还对“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进行了优化,根据洗钱上游犯罪的不同类型,分别设置了“五百万元”和“五十万元”两档数额标准,并辅以其他情节要素进行综合判断,充分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如此既解决了司法实务操作难题,也有利于追赃挽损。尤其是《解释》新增对“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追查上游犯罪起较大作用的”行为人从宽处罚的规定,既有助于最大限度挽回群众经济损失,也为误入歧途者提供了悔过自新、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有利于确保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精准惩治洗钱类犯罪,需要与时俱进调整法律适用标准。《解释》不仅保持了对洗钱类犯罪的高压态势,还通过科学区分、宽严相济实现罪刑均衡,既回应了一线办案的现实需求,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各级司法机关应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解释》精神实质,既要依法严惩情节严重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发挥刑法的震慑和教育功能;也要对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案件依法从宽处理,体现刑事政策的温度。如此,才能切实提升该类案件的办理质效,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三统一,从而在宽严相济中实现对洗钱下游犯罪的精准打击。

(张智全)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两高”发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司法解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5
最高检:加大刑事追诉力度,精准打击涉网络犯罪技术流、资金流与信息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8
“两高”发布侵犯知产犯罪司法解释:降低部分犯罪入罪门槛
澎湃新闻 2025-04-24
最高检: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交易类犯罪仍然多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21
与时俱进深化洗钱犯罪治理
法治日报 2024-09-04
织密法网,惩治“虚拟资产”交易洗钱行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1
警惕!交易“虚拟资产”被列为洗钱方式之一,谨防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币成为洗钱工具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8-20
游戏币、直播打赏等成为新型洗钱方式 最高法:加大打击力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