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母亲捐肾救子 医院三台手术“接力”生命救治 家属:妈妈是永远放不下孩子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5 23:04

39岁的儿子突发尿毒症,61岁的母亲毅然捐肾救儿。11月2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该院为一对母子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术前这位母亲被发现肺部结节,医院多学科会诊,最终三台手术“接力”,为这位母亲切除了病灶,又顺利完成肾切取和移植手术。家属表示,手术非常顺利,二人恢复良好,“妈妈是永远放不下孩子的”。

61岁母亲为子捐肾

2023年,家住江苏淮安的王先生(化姓)到医院进行体检,检查发现血肌酐大于800umol/L,确诊为尿毒症。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王先生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为了方便工作,他选择了腹膜透析。

但由于工作繁忙,王先生没办法定期住院评估透析充分性。此后,连续一年没有调整腹膜透析方案,他的血肌酐高达1500umol/L,并存在中度贫血、肺间质水肿、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生活的重担及长期的毒素蓄积,让他面色灰黄,双眼暗淡,似乎要与透析终生相伴。通过医生的介绍,王先生和家人了解到亲体肾移植排斥发生率低、肾脏恢复快,对于患者而言是最优解决方案。

王先生的妹妹王女士介绍,她们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有父亲、母亲和一对兄妹。哥哥成家后有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哥哥是家中的顶梁柱,可他忽然病倒,让家里的压力很大,术前他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好。”

得知可以做亲体肾移植,王女士以及父亲、母亲都去做了配型。王女士说,结果是三个人都是适配的,但最后谁来捐是一个非常难决定的事情。

王女士说,综合考虑家里的情况后,母亲主动站了出来。“妈妈愿意给哥哥捐肾,她从来没有犹豫和动摇过。真的很难去做这个决定,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必须得做。”

三台手术生命接力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曹红娣参与了王先生母子二人诊治的全过程。在亲体肾移植术前随诊复查中,医生突然发现王先生的母亲李阿姨(化姓)胸部CT显示,其肺部出现“一枚较前增大的磨玻璃结节”,于是立即组织影像科、胸外科进行会诊。经过会诊考虑可能是“肺早癌”。根据结节的位置和影像学特征,胸外科医生建议尽快手术明确结节的病理性质。

“这个时候肾移植还能不能做,我们也是有疑问的。”曹红娣表示,“亲体移植的过程中,我们最优先考虑的应当是供者的权益,按照常规,应该先给这位母亲做手术,然后让她休整一段时间再做捐赠和移植的手术。但是这样王先生就需要等。他的状况不适合等很久再做腹膜透析,而以母亲的年纪也不适合在短期内做两次大手术。”

南医大二附院党委书记、肾移植专家顾民教授,二附院副院长、肾脏病专家戴春笋教授,副院长、泌尿外科专家朱清毅教授等在了解患者的情况后,立即组织肾脏病中心、泌尿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召开MDT多学科讨论,并且和病人与其家属进行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进行“接力”手术,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先为李阿姨做肺结节手术,根据术中病理情况再决定后续是否进行单侧肾切取手术。

“这次手术的一个重大风险在于麻醉时间延长,我们术前特地让麻醉科主任做了评估。”曹红娣说,“在结节切除后,需要马上做病理化验。化验过程需要二十分钟到半小时。如果结节是恶性,后续手术就此打住,即使我们已经提前做好肾脏切取和移植的一切准备,这种情况,病人只能等待别人的肾脏捐赠。”

11月7日的早晨,第一台肺结节手术开始,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李阿姨肺部的结节化验后发现是原位癌,可以直接切掉不需要其他治疗。后续肾切取和移植手术也非常顺利,整个手术过程历时7小时。

“妈妈永远放不下孩子”

王女士介绍,目前哥哥肾功能恢复良好,这两天就可以出院,母亲已经出院回家休养。后续二人都要定期复查,“我们希望妈妈和哥哥把身体养好了,再慢慢恢复到正常生活”。

王女士说,哥哥和母亲都是普通农民,不善言辞,在这场生命接力中,他们没有说那些复杂的话语,但全家人的感触都很深。“以我对哥哥的了解,他内心一定是觉得亏欠了妈妈,他不想要妈妈为自己捐肾,但是又没有别的办法和选择。”王女士说,母亲在手术后前两天特别虚弱,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就开始询问“你哥怎么样了”。

王女士对母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管孩子多大了,是什么样的,哪怕平时惹你生气,在关键时刻,妈妈是永远放不下孩子的,不会放弃他。”

实习生 苏海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