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聚焦森林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 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华西都市报 2024-11-25 14:37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四川将聚焦森林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一段时间以来,四川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

蓄水于山:建长江黄河上游“天然水塔”

在阿坝县求吉玛乡夏坤玛村,黄河一级支流夏荣曲河岸边,原本斑秃的河岸旁已焕然一新,云杉和天然高山柳并肩而立,曾经裸露的沙地披上了绿毯。

这一变化,正是当地持续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生动写照。

阿坝县位于长江、黄河上游,拥有436.04万亩的广袤林地,覆盖了这里9.01%的土地。自2020年以来,阿坝县聚焦森林修复治理,完成封山育林10.48万亩、人工造林0.98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19.05万亩……当地长期以来的生态修复工作,为“天府森林水库”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放眼全川,各地亦在积极探索。眉山市推进绿化眉山、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涵养林等项目建设;雅安市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汉源、石棉、宝兴县加大数字科技投入,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水源涵养地保护信息网络……

藏粮于林:林业“芯片”助力四库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四川如何向森林要粮食?2023年,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已积累不少经验。

11月下旬,达州市开江县讲治镇的银杏种植户采完了今年最后一批叶子,为“摇钱树”银杏修剪起了枝条……讲治镇种植银杏达万亩,形成了环形黄色银杏产业带。种植大户张希炯透露,他们大多种植的是本地树种——银杏“开林1号”良种。

“开林1号”从开江县林业“芯片”科研基地诞生。此前,开江县林业科研所按照省级标准打造全省唯一县级林业科研组培实验室,先后选育油橄榄“达州2号”和银杏“开林1号”良种等特色适生种,全面支撑开江“森林四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摇钱于树:“以竹代塑”推动竹产业发展

达州市大竹县,是中国唯一因竹得名的县,全县有竹林43.9万亩。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大竹县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新风口。截至目前,当地已创建4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今年,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大竹启动了年产65万吨生物基新材料项目。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波微气流绿色分离技术,以竹为原料生产生物基新材料。这些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卫生巾、纸尿裤、家居装饰以及空气滤芯等多个产业领域,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让这里驶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这是四川建设“天府森林钱库”的一个缩影。围绕森林资源,一些新兴业态正在四川悄然兴起——森林康养、森林养生、森林医疗、森林保健……“靠山吃山”成为过去式,“不砍树能致富”成为现实。

固碳于木:积极探索复合经营新模式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建设“森林碳库”的关键。

2022年11月,眉山市洪雅县国有林场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该如何结合森林资源实际,在森林碳汇方面实现新突破?“通过调研抚育后的林地,我们发现林场大部分区域经过高强度抚育后,林下天然萌生八月竹。”洪雅县国有林场办公室主任白鹭介绍,在洪雅县80万亩森林内,林下广泛生长八月竹,每年都要产出大量食用冷笋,其食材品质好,市场接受度高。

现在,洪雅县国有林场试点开启了“粮库+碳库”复合经营新模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柳杉林下种植笋材两用八月竹。“预计每年可增加碳汇4.5万吨,实现经济收入225万元。”白鹭说。

此外,雅安市积极探索“碳汇+司法”、“碳汇+生态旅游”和“碳汇+金融”机制,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文/苟春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