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电瓶车违规充电酿火灾被判赔的警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0 15:04

将电瓶车推回家充电,不料却因此引发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责任应由谁承担?近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电瓶车违规充电导致火灾而引发的生命权纠纷案件,一审判决车主夫妇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93万余元,判决物业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丧葬费等36万余元。目前,该判决已生效。(11月20日《法治日报》)

随着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电瓶车已成为大众出行最为便利的代步工具,悄然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与此同时,不少电瓶车业主违规充电,引发了大量防不胜防而又“猛于虎”的火灾,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给如何治理电瓶车违规充电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在上述案例中,被告无视电瓶车违规充电的安全风险,最终引发火灾致居住在同楼层的两人死亡,可谓教训深刻。在此前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后,法院就民事责任的承担判决被告夫妻二人赔偿死亡者家属各种费用93万余元,并判决没有履行好安全管理责任的物业公司赔偿相关费用36万余元。

这无论是对电瓶车业主,还是对物业公司,都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警示课。对于以高额民事赔偿遏制电瓶车违规充电陋习,确保公共安全,具有非同寻常的警示意义。

充电路径千万条,安全始终是第一条。坦率地讲,不少电瓶车业主违规给电瓶车充电,不是其不知晓的安全隐患,而是过于自信的侥幸心理作祟。在这种心态驱使下,不少电瓶车业主即使对电瓶车违规充电所酿成的火灾悲剧时有所闻,也没有丝毫畏惧,以致电瓶车违规充电成为屡治不止的顽疾。

除了麻木不仁的心态导致部分电瓶车业主对合规充电熟视无睹外,司法实践中因电瓶车违规充电承担高额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较少,让不少电瓶车业主产生了“大不了破财消灾”的侥幸,致使司法个案难以在遏制电瓶车违规充电方面彰显以儆效尤的警示效果。

同时,承担高额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较少,也让物业公司不能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对排除电瓶车违规充电潜在的安全隐患怠于主动履行完善和优化物业公共安全管理。这是电瓶车违规充电可能会酿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严重后果在人皆尽知的情形下,部分电瓶车业主仍逆向而行不合规充电的深层诱因,期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宣传动员一千遍,不如严肃追究法律责任一次。对于部分电瓶车业主无视公共安全而违规给电瓶车充电的陋习,不能仅凭空洞的说教或劝阻,除了要对已构成犯罪的主体追究刑责,还必须给其套牢高额民事赔偿责任的“紧箍”。在这种意义上,重庆江北区法院宣判的这起电瓶车违规充电赔偿近百万元的典型案件,可以说是一堂极具针对性的法治警示课。

这种高额民事赔偿责任的依法确定,不仅能让没绷紧合规充电思想弦的电瓶车业主真正感到“肉痛”,也能对效仿者起到“前车覆、后车鉴”的警示教育作用,并能让作壁上观的物业公司面对鲜活警示案例,不敢再对积极履行公共安全管理心存侥幸。这对进一步革除电瓶车违规充电的陋习,形成治理合力,大有裨益。

当然,防范电瓶车违规充电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高额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究不是唯一,还应对电瓶车业主久久为功地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促其养成“公共安全第一”的文明用车行为。如此,才能真正对电瓶车违规充电顽疾的治理实现标本兼治。

文/张智全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